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數字化工廠萬界星空科技MES系統解決方案

數字化工廠萬界星空科技MES系統解決方案

2025/9/2 14:32:58

一、 生產現狀與痛點分析

在推行MES系統之前,許多制造企業,即便是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工廠,其生產管理環節仍普遍存在以下現狀與痛點:

1.  信息孤島嚴重:

現狀:生產設備、質量檢測、倉庫管理等系統相互獨立,數據不互通。

痛點:管理層無法實時獲取整體生產數據,決策依賴滯后的、人工匯總的報表,效率低下且易出錯。

2.  生產過程不透明:

現狀:生產進度、設備狀態、物料消耗等信息主要依賴班組長口頭匯報或手工填寫報表。

痛點:出現問題時(如設備停機、質量異常),響應速度慢,無法精準定位問題根源,導致停機時間長,浪費嚴重。

3.  質量管控追溯困難:

現狀:質量檢驗記錄多為紙質單據,出現問題后,人工追溯范圍有限、速度慢。

痛點:無法實現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正向追溯(由產品追原料)和反向追溯(由原料追產品),質量責任難以界定,召回成本高昂。

4.  物料管理粗放:

現狀:物料配送靠經驗,線邊倉庫存積壓或短缺現象時有發生。

痛點:浪費倉儲空間,占用大量流動資金,并可能因缺料導致生產線停線。

5.  文檔管理紙質化:

現狀:作業指導書、工藝圖紙、變更通知等以紙質文件下發,版本易混淆,更新不及時。

痛點:操作工可能使用錯誤版本的指導書生產,造成批量性質量事故。

6.  績效管理憑經驗:

現狀:設備利用率(OEE)、人均產值等關鍵績效指標無法自動統計,缺乏數據支撐。

痛點:無法科學衡量生產效率,難以進行有效的績效改善和精益生產推進。

微信圖片_20250902140227_159_2.png 

二、 MES系統設計方案

針對以上痛點,MES系統的設計核心是 “數據驅動、流程透明、實時協同”。

1. 設計目標:

透明化:實現生產全過程(人、機、料、法、環、測)的實時可視化監控。

無紙化:將所有生產文檔、記錄電子化,減少錯誤,提高效率。

可追溯性:建立完善的產品譜系,實現精確的全鏈條追溯。

集成化:打通與ERP(企業資源計劃)、WMS(倉儲管理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系統的壁壘,構建統一制造數據平臺。

智能化:基于歷史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為生產優化、預測性維護提供決策支持。

 

2. 核心功能模塊設計:

生產調度接收ERP工單,進行排產派工,管理工單狀態(創建、下發、啟動、暫停、完工)。 解決生產計劃與執行脫節的問題。

物料管理物料需求拉動、齊套性檢查、投料防錯、線邊倉管理、物料消耗統計。 解決缺料、錯料和物料浪費問題。

生產過程管理實時采集設備、人工報工數據,監控生產進度、工時、節拍。 解決生產過程不透明、數據滯后問題。

質量管理IQC/IPQC/OQC全流程質檢管理,SPC(統計過程控制)分析,質量缺陷記錄與分析,不合格品處理。 提升質量管控能力,實現質量追溯。

設備管理設備臺賬、點檢、保養計劃、故障報修、實時狀態監控(運行、停機、故障)。

追溯管理通過條碼/RFID技術,綁定物料、設備、人員、工藝參數與產品,形成完整數據鏈。

文檔管理電子作業指導書(SOP)、工藝圖紙的版本控制與無紙化下發。

可視化看板車間大屏、PC端、移動端多維度展示:生產進度、質量狀況、設備狀態、績效指標等。

績效分析報表管理:自動計算OEE、產能、合格率、計劃達成率等指標,生成多維度分析報表。

微信圖片_20250902140455_160_2.png 

三、 MES系統架構及流程規劃

1. 系統架構規劃

一層:設備層(IOT)

組成:生產設備、PLC、傳感器、條碼/RFID掃描槍、工業平板等。

作用:通過SCADA系統或物聯網網關,采集實時數據,是MES系統的數據源頭。

第二層:執行層(MES)

組成:MES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應用服務(上述各大功能模塊)。

作用:核心業務處理層。接收并處理設備層上傳的數據,執行業務邏輯,指揮生產活動,并向上層系統反饋結果。

第三層:計劃層(ERP/PLM)

組成:ERP系統、PLM系統、WMS系統等。

作用:MES從ERP接收生產計劃、BOM信息,向ERP反饋完工、物料消耗數據;從PLM獲取工藝路線和圖紙文檔。

第四層:展現層

組成:Web瀏覽器、手機APP、車間大屏看板、PC客戶端。

作用:為不同角色(操作工、班組長、經理、高管)提供個性化的數據展示和操作界面。

2. 核心業務流程規劃

流程一:工單創建到完工入庫

1.  ERP下發:ERP將生產工單、BOM、工藝路線下發至MES。

2.  MES排產:MES進行詳細排產,將任務派工到具體設備或產線。

3.  物料準備:MES生成物料需求,WMS進行備料并配送至線邊倉,掃描確認。

4.  開始生產:操作工在工位終端掃描工單條碼,調出電子SOP,開始作業。

5.  數據采集:設備自動采集產量、工時數據,或人工報工。關鍵工位進行質檢并記錄。

6.  完工上報:工單完成后,MES自動更新狀態,并將完工數量、物料實際消耗、工時數據反饋給ERP,觸發入庫流程。

流程二:全鏈條追溯流程

1.  信息綁定:從原料入庫開始賦予批次條碼,在每個加工環節,掃描產品碼并與當前的操作員、設備、工藝參數、原料批次碼進行綁定。

2.  數據記錄:所有綁定信息實時存入MES數據庫。

3.  追溯查詢:在追溯界面,輸入一個成品碼,可立即追溯其所有的生產過程信息(用了什么料、誰做的、哪臺設備、參數是多少);輸入一個原料批次碼,可反向追溯所有用到該批次料的產品。

流程三:質量閉環管理流程

1.  檢驗標準:PLM系統將檢驗標準下發至MES。

2.  檢驗執行:質檢員使用PDA或平板電腦,根據MES推送的檢驗任務進行抽檢或全檢,錄入結果。

3.  異常處理:出現不合格品,系統觸發NCR(不合格品報告)流程,隔離產品,并通知責任單位處理。

4.  SPC分析:系統自動對質量數據進行SPC分析,實時監控過程是否受控,預警潛在風險。

5.  持續改進:生成質量報表,分析主要缺陷和原因,驅動質量改進循環(PDCA)。

 

實施MES系統不是簡單的軟件安裝,而是一場深刻的管理變革。它通過將生產現場的海量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打通從計劃到交付的價值流,最終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質量,實現從“制造”到“智造”的數字化轉型。

 

審核編輯(
王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工業智能體:AI Agent在制造業應用

工廠為什么要上MES系統?

低代碼云MES主要解決哪些行業痛點

什么是低代碼平臺?低代碼平臺選型指南

數字化工廠及五大核心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