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薄利多銷”失效,自動化企業靠什么反內卷?
2025年已過大半,回顧上半年工業自動化行業的發展,內卷帶來的壓力依然顯著。行業整體面臨利潤率與產能利用率雙重下滑的困境。
具體來看,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在2025年前5個月跌到了4.25%,較2024年全年的 4.63%繼續下滑。與此同時,產能利用率也不容樂觀,2025年上半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的產能利用率降到了74.2%,較2024年的75.2%進一步走低。供大于求的情況愈發嚴重,截至2025年6月,PPI(生產者價格指數)連續33個月同比負增長,制造業宏觀政策利好“緩釋放”,中低端制造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壓力。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即便是行業內的領先企業也受到了明顯影響,企業利潤下滑,虧損企業面進一步擴大。英威騰2025年一季度營收8.40億元,同比下降11.47%;凈利潤3473.75萬元,同比下降26.44%,短期業績承受著較大壓力。主要原因是行業需求出現波動,導致其工業自動化和新能源汽車電控業務下滑較為明顯。禾川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2.3億元,同比上升11.77%,但歸母凈利潤為-2693.91萬元,同比下降79.48%,扣非凈利潤為-4214.22萬元,同比下降182.96%。公司利潤虧損幅度擴大,主要原因包括毛利率下降、資產減值增加等。
1 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當行業整體陷入利潤率下滑、需求疲軟的困局,企業的競爭策略便不得已的走向了“內卷”。大量的企業試圖通過薄利多銷“做大”規模,看似是在踐行成本領先的策略,實則是因為產品同質化嚴重,將成本競爭簡化為價格層面的廝殺。
赫爾曼·西蒙《定價制勝》一書中也曾提到價格戰的巨大危害,銷量降低20%會影響利潤15%,而降價10%則會導致利潤下降50%。價格對利潤的影響是10倍數的關系,成本對利潤的影響是6倍數的關系,銷量對利潤的影響是4倍數的關系。由此可見,價格變動對利潤的影響遠大于銷量或成本的變化,盲目降價極易損害企業盈利,加劇行業內卷。
然而,在同質化的“紅海”中,企業別無選擇。以工業自動化中低端PLC市場為例,大量國內產品功能性能趨同,為爭奪份額,只能不斷壓低價格,陷入惡性循環。一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甚至會拖欠上游的款項、壓低供應商的價格,嚴重破壞整個產業鏈的穩定和產業生態的環境。比如說,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所謂“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新興應用領域如光伏、鋰電池等,由于市場前景廣闊,吸引了大量企業短時間內集中進入,如同“羊群效應”,導致這些領域短期內產能迅速擴張,遠超市場實際需求。當市場無法消化過剩產能時,企業只能通過降價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加劇了內卷程度。
2 反“內卷”該出手時就出手
卷了這么久,為什么突然開始反內卷?根本原因在于卷的模式維持不下去了。利潤下滑、創新停滯已危及產業良性發展。自上而下的反內卷行動因此形成合力,旨在打破低水平競爭僵局。
國家層面,自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以來,已形成多層次、跨領域的反內卷政策框架。202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納入重點工作,市場監管總局推出10項整治措施,涵蓋法律完善、信用懲戒等維度;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針對低于成本銷售行為設定5萬- 200萬元罰款,直接打擊自動化設備領域的低價傾銷;《價格法修正草案》則從價格形成機制層面規范市場行為 。
面對“內卷”帶來的負面影響,多個行業積極響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規范市場競爭,緩解行業壓力。
汽車行業,5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文反對“價格戰”,6月主流車企統一供應商付款賬期,多部門召開會議規范競爭。
光伏行業,7月工信部召開座談會,頭部企業集體減產30%以緩解“內卷”。
鋼鐵行業,1月工信部發布規范條件,6月行業協會倡議抵制“內卷式”競爭。
食品外賣行業,5月相關協會發倡議,7月市場監管總局約談平臺企業。
此外,水泥、基建、有色金屬、醫藥等行業也通過發布意見、倡議書、召開座談會、優化規則等方式推進反“內卷”工作。
工控網認為,本輪的反“內卷”是周期更長的“漸進式”推進,與2015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存在多方面差異。在目標行業上,前者涵蓋傳統行業和以私企為主的新興行業,后者則以國有企業為核心的傳統行業為主;在政策方式上,前者由行業協會主導、企業自覺遵守形成自律機制,后者則是政府主導、通過財政政策引領市場調整。
從目前成效來看,政策的引導作用已初步顯現。部分過剩產能得到逐步清理,市場競爭秩序有所改善。一些行業的價格戰態勢得到遏制。不過,政策落地與行業調整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企業仍需承受市場出清帶來的陣痛。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自動化領域已有企業呈現出向好跡象。比如新時達與埃斯頓相繼發布的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兩家公司均預計2025年1-6月實現扭虧。其中,新時達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5萬至230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08.27%至112.27%,而其今年一季度凈利潤仍為- 809.78萬元,半年報業績預告清晰展現出好轉趨勢;埃斯頓同樣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至1500萬元,同比增長100.00%至 120.43%,盈利能力逐步修復。
不過也需要注意的是,反內卷過程中必然伴隨著行業洗牌,中小企業首當其沖面臨整合壓力。在工業自動化領域,大量中小廠商長期依賴低價策略生存,缺乏核心技術與資金儲備,在反內卷政策收緊、價格戰受限的背景下,其生存空間被大幅壓縮。
3 跳出價格陷阱,不做“卷心菜”
對于工業自動化行業的企業而言,內卷帶來的生存壓力沉重。同時,原材料價格波動、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加劇了企業經營難度。為擺脫困境,企業積極嘗試各種破局策略。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優化成本結構。通過精益生產、數字化管理等手段,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推動技術創新。
比如臺達并未陷入價格戰漩渦,而是圍繞“從1到N+”的戰略發布了多款新品,覆蓋控制、驅動、感知、人機協作等多個環節,不僅實現產品線橫向拓展,更縱深整合了產業價值鏈,以核心技術切入實際應用場景。
在市場拓展方面,出海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全球新興市場對工業自動化需求的增長,國內企業紛紛布局海外市場。
例如,中國最早一批出海自動化企業之一的匯川,采取“行業線出海” 與 “借船出海”雙策略。一方面依托國內服務跨國企業的經驗,將定制化解決方案復制至海外;另一方面借助中國 OEM 設備廠商在越建廠及出口機會出海。2024 年,公司海外業務總收入約20億元,同比增長17%,占公司總營業收入約6%。
此外,機器人領域的代表企業,新松機器人也在俄羅斯、印度等國家設立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憑借性價比優勢與本地化服務,逐步打開當地市場。
但出海并非坦途,企業面臨著文化差異、政策法規不同、市場競爭激烈等諸多挑戰,需要在本地化運營、品牌建設等方面持續投入。
工業自動化行業的反內卷之路仍在繼續。政策引導產能出清,但破局的核心動能在于企業自身的轉型。摒棄低水平價格戰,構建細分護城河,才能在陣痛中完成轉型。

提交
ZEISS INSPECT應用程序,解鎖工業測量的無限可能(一)
七步破局車身質控難點!蔡司發布三維光學應用手冊,拆解汽車質檢核心應用場景,速領!
品英Pickering 助力用戶在未來汽車測試中處于領先地位
天碩工業級固態硬盤的數據冗余機制解析
AUCOTEC 公司成立40周年 | 從軟件先驅到數字神經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