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潤滑失效?這些關鍵監測不要忽視
在現代工業生產體系中,軸承無疑是機械設備的核心樞紐,承擔著支撐旋轉部件、大幅降低摩擦的關鍵職責。而潤滑,作為保障軸承平穩高效運行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軸承潤滑失效問題卻如影隨形,頻繁困擾著企業生產。一旦潤滑失效引發軸承故障,不僅設備面臨損壞風險,生產進程也將被迫中斷,進而導致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各類工業故障中,因軸承潤滑失效誘發的故障占比頗為可觀。因此,深入探究軸承潤滑失效的根源,并尋求切實有效的監測手段,已成為眾多企業亟待攻克的重要課題。但在實際生產場景中,眾多企業由于對關鍵監測點缺乏足夠認知,未能及時洞察軸承潤滑隱患,最終致使事故發生。
真實事故:軸承斷裂導致產線停工
在某大型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內,一條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專注于產品關鍵零部件的加工任務。其中,一臺核心加工設備的軸承,因潤滑失效最終走向斷裂,致使整個生產線瞬間陷入停滯。
事故前夕,設備操作人員僅留意到設備運行時噪音稍有增大,卻未予以足夠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軸承內部因潤滑匱乏,摩擦日益加劇,溫度持續攀升。金屬材料在高溫與高應力的雙重作用下,逐漸產生疲勞損傷。最終,在設備一次滿負荷運轉時,軸承不堪重負,突然斷裂。
此次事故后果嚴重,生產線的停工不僅致使當日生產任務無法完成,打亂了整個生產計劃,影響產品交付,使企業面臨違約風險,而且更換損壞的軸承及相關受損部件,以及對設備進行全面檢修,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成本。據估算,此次事故給企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十萬元,同時對企業聲譽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這起事故充分凸顯了及時監測軸承潤滑狀態、預防潤滑失效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關鍵監測點之油脂粘度變化閾值
油脂粘度對軸承潤滑的重要性
油脂粘度作為衡量潤滑油脂流動性的關鍵指標,對軸承的潤滑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適宜的粘度能夠確保潤滑油脂在軸承的滾動體與滾道之間構筑起穩定的油膜,有效隔離金屬表面,從而顯著減少摩擦與磨損。
若油脂粘度過高,其流動性將變差,這不僅會增加軸承運轉的阻力,導致能耗上升,還可能因無法及時填充至各個潤滑部位,而引發局部潤滑不良的問題。反之,若粘度過低,油膜強度不足,難以承受軸承運轉時的負荷,極易使金屬表面直接接觸,進而引發磨損加劇甚至膠合等嚴重故障。
確定粘度變化閾值的方法
不同類型的軸承以及應用場景,對油脂粘度的要求不盡相同。企業需依據軸承的型號、工作轉速、負載等參數,并結合設備制造商的建議,來確定初始的油脂粘度標準值。
隨后,通過長期積累運行數據并開展試驗研究,深入分析在不同工況下油脂粘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例如,在高溫、高負荷的工作環境中,油脂粘度通常會逐漸降低。通過對大量數據的監測與統計,進而確定一個粘度變化閾值。當油脂粘度下降至該閾值時,便意味著油脂的潤滑性能已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必須及時采取諸如更換油脂或添加粘度調節劑等措施。
一般而言,該閾值的確定需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并且要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以確保軸承始終處于良好的潤滑狀態。
關鍵監測點之振動頻譜特征解析
軸承振動與潤滑失效的關系
當軸承處于良好的潤滑狀態時,其振動表現相對平穩,幅值較小。然而,一旦潤滑出現問題,軸承內部的摩擦與磨損加劇,便會引發振動異常。不同類型的潤滑失效會導致各具特征的振動變化。
例如,當潤滑不足時,滾動體與滾道之間的摩擦力增大,會產生高頻振動分量;而當油脂中混入雜質顆粒時,則會引起周期性的沖擊振動。因此,通過對軸承振動頻譜特征的細致分析,能夠有效識別潤滑失效的早期跡象,為及時采取維護措施提供有力依據。
振動頻譜特征的解析方法
要準確解析軸承振動頻譜特征,首先需使用高精度的振動傳感器來采集軸承的振動信號。這些傳感器應具備覆蓋較寬頻率范圍的能力,以便捕捉到各種可能的振動頻率成分。
采集到的振動信號通過數據采集系統傳輸至分析軟件。在分析軟件中,運用快速傅里葉變換(FFT)等算法,將時域的振動信號轉換為頻域信號,從而生成振動頻譜圖。
在頻譜圖中,仔細分析不同頻率段的幅值分布情況。正常運行的軸承在某些特定頻率處幅值較低且相對穩定,而當潤滑失效時,特定頻率(如與滾動體通過頻率相關的頻率)的幅值會顯著增大。同時,還需觀察頻譜的形狀變化,例如是否出現邊帶頻率等異常特征。
通過長期積累正常和異常狀態下的振動頻譜數據,構建故障模式庫,從而實現更準確地判斷軸承的潤滑狀態。
關鍵監測點之溫度突升預警邏輯
溫度與軸承潤滑的緊密聯系
溫度是反映軸承潤滑狀態的重要參數之一。在正常潤滑條件下,軸承運轉產生的熱量能夠借助潤滑油脂的散熱作用以及設備自身的散熱系統及時散發出去,使得軸承溫度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范圍內。
然而,當潤滑失效時,軸承內部摩擦急劇加劇,產生的熱量大幅增加,而散熱卻無法及時跟上,進而導致軸承溫度迅速上升。因此,實時監測軸承溫度變化,尤其是關注溫度突升情況,對于及時發現潤滑失效問題至關重要。
溫度突升預警邏輯的構建
構建溫度突升預警邏輯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首先要確定軸承正常運行時的溫度范圍,這可以通過對設備在不同工況下長期運行的溫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得出。
接著設定一個合理的溫度變化速率閾值。例如,如果在短時間內(如 10 分鐘內)軸承溫度上升超過 5℃,則觸發預警。此外,還需結合軸承的工作負載、環境溫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例如,在環境溫度較高或設備負載突然增大時,軸承溫度會有所上升,但只要溫度變化速率在合理范圍內,就不應誤判為潤滑失效。通過這樣的預警邏輯,能夠準確捕捉到因潤滑失效導致的溫度突升情況,及時通知操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避免軸承因溫度過高而遭受嚴重損壞。
工具推薦:油脂狀態監測傳感器選型
傳感器類型及原理
針對油脂狀態監測,市場上存在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可供選擇。常見的有基于光學原理的傳感器,它通過檢測油脂對特定波長光的吸收、散射等特性,來分析油脂的污染程度、水分含量等參數。例如,利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不同成分的油脂對近紅外光的吸收峰各異,通過測量吸收峰的強度和位置,能夠精確測定油脂中的水分、添加劑含量等。還有基于電化學原理的傳感器,它通過檢測油脂中的離子濃度、電導率等參數,來判斷油脂的氧化程度、是否混入雜質等情況。另外,基于超聲波原理的傳感器,通過超聲波在油脂中的傳播速度、衰減等特性,來評估油脂的粘度、內部結構變化等。
選型要點
在選擇油脂狀態監測傳感器時,首先要確保傳感器的測量參數與企業關注的油脂狀態指標相契合。例如,若企業重點關注油脂的水分含量和氧化程度,那么應優先挑選能夠準確測量這兩個參數的傳感器。
其次,要著重考慮傳感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高精度的傳感器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測量數據,有助于企業及時察覺油脂狀態的細微變化;而高可靠性則能確保傳感器在復雜的工業環境中長時間穩定運行,減少誤報和故障發生的概率。
此外,傳感器的安裝方式和兼容性也不容忽視。傳感器應便于安裝在軸承的潤滑系統中,并且要與現有的監測系統和設備兼容,以便實現數據的無縫對接和集成管理。最后,成本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企業應在滿足監測需求的前提下,選擇性價比高的傳感器產品。
軸承潤滑失效問題頻發,給企業生產帶來的沖擊不容小覷,不僅造成經濟損失,還可能影響企業聲譽。關注油脂粘度變化閾值、振動頻譜特征解析、溫度突升預警邏輯等關鍵監測點,并合理選擇油脂狀態監測傳感器,是企業預防軸承潤滑失效的有效途徑。

提交
設備完整性與預測性維護系統
工業 4.0 視域下的設備健康管理系統
設備預測性維護之大數據與 AI 融合之道
韌性制造系統設備維護-工業抗風險能力范式
秒級自檢 智能運維—智能工廠神經末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