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配額是什么意思?碳標簽是什么?_綠舟
近日,被稱為"全球最大碳市場"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滿4年。隨著全球雙碳進程的加速,跨境賣家低碳轉型已是勢在必行。但跨境賣家在著手布局碳合規時,常會遇到大量專業術語堆砌的情況,大量含義相近、結構相似的碳詞匯極易引發混淆,成為理解與實踐碳合規的首道門檻。
綠舟系統梳理了跨境碳合規場景中的高頻碳詞匯,希望能幫助您撥云見日,掃清“術語迷障”,邁出碳合規認知的第一步。
本文涉及碳詞匯列表:
一、核心科學概念
1、碳匯:
也稱為碳吸收,是指通過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等措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在大氣中濃度的過程、活動或機制。例如森林、海洋等生態系統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
2、碳源:
指產生二氧化碳之源,既來自自然界,也來自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
3、氣候變化:
由全球變暖引發的更廣泛的氣候系統變化,包括極端天氣事件增多、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改變等。
4、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指的是大氣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長波輻射,并重新發射輻射的一些氣體。主要成分包括:水汽(H?O)、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亞氮(N?O)、氟利昂等鹵代烴類物質等。
二、能源領域概念
5、清潔能源:
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不產生或極少產生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
6、可再生能源:
在人類時間尺度上可以自然恢復的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生物質能)。
7、化石燃料:
由遠古生物遺骸經地質作用形成的可燃性礦產(如煤、石油、天然氣)。燃燒時釋放大量CO?。
8、生物燃料:
由生物質(如農作物、植物油脂、農林廢棄物)轉化而成的燃料(如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理論上可以是碳中和的,但需考慮土地利用變化等因素。
9、能源效率:
用更少的能源投入獲得相同或更多產出的能力。提高能效是減少碳排放的關鍵途徑。
三、碳行動概念
10、碳排放:
主要指人類活動(尤其是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及其總量。 產品碳排放量 = 單位產品碳排放量 × 產品數量(一般按照產品重量計量)
11、直接排放:
指責任主體在其擁有或控制的設施和活動中,由于燃料燃燒或物理、化學過程直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工廠里的鍋爐直接燃燒煤炭來產生蒸汽用于生產過程,這個過程中煤炭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碳就是直接排放。
12、間接排放:
指責任主體在其擁有或控制的設施和活動中消耗外購的電力、熱力、蒸汽等二次能源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排放實際上是在能源生產端產生的,但責任主體通過消費這些能源間接導致了碳排放。例如一家電子廠,其生產設備運行所需的電力全部從當地電網購買,電網發電過程中的碳排放就屬于該電子廠的間接排放。
13、碳強度:
單位經濟活動(如單位GDP)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衡量經濟活動的碳排放效率。
14、碳中和:
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后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常與“凈零排放”互換使用。
15、凈零排放:
指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通過碳匯清除的溫室氣體總量達到平衡的狀態。目標是實現溫室氣體(不僅僅是CO?)的凈零排放。
16、碳達峰:
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
17、碳抵消:
碳抵消是指通過購買碳減排量或碳匯項目產生的碳信用,來抵消自身產生的碳排放,以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一種方式。
18、碳補償:
碳補償是指個人或組織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后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項目,幫助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的。
19、碳足跡:
碳足跡是指企業機構、活動、產品或個人通過交通運輸、食品生產和消費以及各類生產過程等引起的溫室氣體排放的集合。它描述了一個人的能源意識和行為對自然界產生的影響,形象地說,就是指一個人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腳印”。
20、全生命周期碳足跡:
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是指某個產品、服務或項目在其整個生命周期內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以二氧化碳當量來表示。它涵蓋了從原材料獲取、生產制造、運輸配送、使用維護到最終廢棄處理或回收再利用的每一個階段。
21、碳捕獲與封存:
指將大型發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并用各種方法儲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氣中的一種技術。該技術被認為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經濟領域概念
22、二氧化碳當量:
二氧化碳當量(CO?e)是一個用于衡量不同溫室氣體對全球變暖影響程度的指標。由于不同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增溫效應存在差異,為了便于比較和綜合評估各種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變化的總體影響,引入了二氧化碳當量這一概念。
某種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計算公式:二氧化碳當量 = 溫室氣體排放量 × 該氣體的全球增溫潛勢(GWP)
例如,甲烷的全球增溫潛勢約為28(在100年的時間尺度上),這意味著1千克甲烷在大氣中產生的增溫效應相當于28千克二氧化碳產生的增溫效應。如果某活動排放了100千克甲烷,那么其二氧化碳當量就是100×28=2800千克二氧化碳當量。
23、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核算是指對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組織在某一時間段內因生產、生活等各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排放量進行量化評估的過程。
24、碳稅:
針對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環境保護為目的,希望通過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來減緩全球變暖。通過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征稅,提高其使用成本,從而促使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
歐盟CBAM碳關稅的計算公式:CBAM收費=(歐盟碳價-出口國碳價)x (產品碳排放量 - 歐盟同類企業獲得的免費排放額度)
25、碳排放權交易:
簡稱碳交易,是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從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權的交易。政府根據企業的歷史排放情況等因素,分配給企業一定的碳排放配額。如果企業的實際排放量低于配額,可以將剩余的配額在市場上出售;反之,則需要從市場上購買配額。
26、碳排放配額:
碳排放配額是指按規定必須完成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它是政府在碳排放總量控制下,分配給企業的碳排放權憑證和載體。
27、漂綠:
企業或組織通過虛假或誤導性的宣傳,夸大自身在環保或減碳方面的表現,以塑造“綠色”形象的行為。
28、碳標簽:
“碳標簽”(Carbon Label)是一種標識產品碳足跡信息的標簽,旨在向消費者傳達該產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通常以“二氧化碳當量(CO?e)”來衡量。碳標簽的核心目的是提高產品的碳透明度,引導消費者做出更環保的購買決策,并鼓勵企業減少碳排放。
認知,是行動最堅實的第一步。了解碳詞匯這一步對于跨境賣家而言,不僅意味著邁過了碳合規的門檻,也是為跨境企業低碳轉型打下的基石。
全球綠色貿易潮流奔涌向前,綠舟作為跨境碳合規行業領導者,亞馬遜SPN首批CPF服務商,將持續為跨境賣家提供專業、客觀、真實的信息,合規、高效、透明的服務,助力更多跨境企業低碳出海。

提交
智繪綠色工業藍圖,恩德斯豪斯MICONEX2025“碳”路未來
西門子白皮書下載|流程工業數字化轉型,40+解決方案應用案例集錦!
天碩工業級SSD固態硬盤接口技術詳解
具身智能大熱,工業自動化部署如何應變?
雷迪埃互連解決方案:新時代航空的創新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