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韋爾:深耕中國沃土,共筑創新生態
近日,全球高科技企業霍尼韋爾在上海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增長峰會。此次峰會圍繞自動化、能源轉型和未來航空三大發展趨勢,匯聚了超過250位來自政府、學術界、產業界的重磅嘉賓,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如何引領行業變革、實現有機增長。
深耕中國市場,把握確定性機遇
2025 年,霍尼韋爾迎來進入中國市場的第90個年頭。在當下中國GDP增長趨緩、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復雜環境下,霍尼韋爾卻對中國市場信心滿滿。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放眼未來十年,中國仍將是全球GDP增長的主要貢獻者。”這一論斷并非盲目樂觀,而是基于對中國經濟龐大體量所蘊含的增量優勢,以及轉型升級過程中持續動能的深入洞察。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余鋒強調,作為企業管理者,不能被不確定性所困擾,而是要專注于那些可以把握的確定因素,明確有哪些可以做的事來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市場的發展可能超出預期,也可能不如所愿,但霍尼韋爾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各種情況。通過專注于能夠掌控的確定性因素,更好地應對不確定性,實現業務的穩定增長和持續發展。”
近年來,中國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已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為霍尼韋爾的技術創新提供了廣闊的應用空間,這也是公司選擇在中國舉辦全球增長峰會的重要原因。霍尼韋爾首席技術官施偉進一步補充說,“我們想通過實際行動向中國當地政府、廣大客戶以及眾多合作伙伴發出信號,霍尼韋爾對中國市場堅信不疑,我們愿長期扎根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他強調,中國在科技創新上的進步顯著,龐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推動產業升級的強大引擎。此外,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豐富的工程師紅利、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以及多樣化的應用場景,共同構成了霍尼韋爾創新發展的“沃土”。
霍尼韋爾將自身發展與中國戰略方向緊密綁定。當前中國在新質生產力培育、低碳發展等領域的政策導向,與霍尼韋爾自動化、未來航空、能源轉型三大核心業務形成高度契合。具體到細分領域,霍尼韋爾重點布局半導體、生命科學、新能源、儲能、造船等賽道。這些領域既與民生需求緊密相關,又代表著高端制造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霍尼韋爾的技術強項所在。霍尼韋爾將不斷開發滿足中國客戶需求的產品與技術,利用全球經驗與本土創新,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相關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扎根本土,構建創新生態
基于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與深度契合的業務布局,霍尼韋爾進一步扎根本土,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生態。霍尼韋爾始終堅持“東方服務東方”的戰略,致力于將全球經驗與本土需求深度融合。目前,霍尼韋爾所有業務集團均已落戶中國,并在中國建立起了覆蓋創新、研發、制造、采購、銷售、服務的本地化完整價值鏈,制造和運營足跡遍布中國大部分地區,攜手本土合作伙伴積極融入中國經濟發展。
施偉詳細介紹了霍尼韋爾本土化戰略的演進過程。他提到,霍尼韋爾最早將本土化策略稱為“BCC戰略”,即“做中國式的競爭者”(Be Chinese Competitor),主要分為幾個階段:1.0階段,主要是將國外成熟的技術引入中國;1.1階段,即在中國構建供應鏈網絡,利用本土供應鏈優勢進行本土化生產;2.0階段開始,霍尼韋爾不僅服務本土客戶,更將創新成果推向全球市場。
“當下我們正在探索的2.2階段是基于新技術迭代加速的背景。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現有的技術優勢,而要與客戶攜手共進,以敏銳的視角關注行業動態,積極投身于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施偉說道。因此,霍尼韋爾投入大量資源深入了解目標客戶和市場。例如,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調研,精準把握客戶痛點與需求。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方法,讓霍尼韋爾能夠開發出滿足市場獨特需求的產品。同時,霍尼韋爾積極促進四大業務集團及不同事業部之間的技術整合,將半導體、儲能、造船等領域的技術相結合,形成系統化解決方案。
目前,霍尼韋爾在中國擁有10個工程研發中心,專注于結合全球經驗和技術積累,同時響應本土市場的創新需求,開發適合中國客戶的技術和產品。施偉強調,中國研發團隊在霍尼韋爾的全球創新網絡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公司的全球業務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在本次峰會現場,霍尼韋爾便展示了涵蓋智能制造、智慧建筑、低碳技術、航空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本土創新成果。例如,VertexTM VC4有毒氣體檢測儀、Midas? S1半導體用氣體探測器等產品,均體現了霍尼韋爾在工業安全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這些成果也是其本土化研發實力的有力證明。
霍尼韋爾構建本土創新生態的腳步從未停歇,例如,霍尼韋爾已連續四年舉辦“中國創新達人賽”,活動覆蓋人工智能、可持續技術、高端制造等前沿領域,激發內部員工創新活力。在人才培養方面,霍尼韋爾與全國超過235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實習、課題研究、教材編寫、競賽等形式,推動產教融合,解決“學用脫節”問題。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為霍尼韋爾自身培養了大量適應本土創新需求的專業人才,也為中國產業界和學術界搭建了溝通的橋梁,促進了知識與技術的雙向流動。通過這種全方位、多層次的創新生態構建方式,霍尼韋爾在中國市場能夠不斷深耕、持續創新,實現與本土經濟的共同成長。
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推動技術落地與產業實踐
從創新生態構建到可持續發展實踐,霍尼韋爾進一步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價值,公司約60%的新產品研發投入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通過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綠色轉型。例如,在碳捕集與封存(CCUS)領域,霍尼韋爾推出先進溶劑技術、新型薄膜碳捕集技術、改進吸附劑和新工藝設計,通過跨行業和跨地域的合作幫助客戶挖掘減排潛力。據預測,到2050年,CCUS技術將貢獻全球約14%的二氧化碳減排量。
此外,霍尼韋爾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技術頗具突破性,通過工藝創新將地溝油轉化為高附加值航空燃料,不僅解決食品安全隱患,更為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隨著對清潔燃料需求的增長,這一技術大幅提升了地溝油的經濟價值,使其從廢棄物轉變為“香餑餑”。為推動技術落地與產業升級,霍尼韋爾還設立了多個可持續發展研究機構,如低碳智慧建筑研究院、數智創新中心等,聚焦前沿科技與行業趨勢。
霍尼韋爾自身在中國也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實踐,將技術創新成果應用于自身生產運營中。目前,霍尼韋爾在中國的綠色工廠總數已經有7座,其中包括3座國家級和4座省級 “綠色工廠”。霍尼韋爾有超過75%在中國生產制造的產品是來自國家級或省級“綠色工廠”,并正有序推進多家工廠的“綠色工廠”認證工作。
站在90年的歷史節點,霍尼韋爾的中國戰略清晰而堅定:以“東方服務東方”為核心,將全球智慧融入本土創新,通過技術協同與生態共建,在自動化、能源轉型、未來航空三大賽道持續發力。在與中國經濟共同成長的下一個十年,這家跨國企業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書寫著深度本土化的新篇章。

提交
相約AMTS 2025,遇見“路博硬核產品”
100%國產化,飛騰CPU在濟南機場實現規模化應用!
天碩工業級M.2 NVMe SSD固態硬盤固件級多重加密構筑防破解安全體系
格雷希爾GripSeal —以創新連接技術閃耀AMTS 2025
蔡司三維光學條紋投影掃描:能源與航空制造業的"質量把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