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仿真 | Adams導入Matlab生成的FMU
Adams概述
Adams的機電一體化功能,結合廣泛使用的Matlab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基于FMI協議接口實現了廣泛的數據傳輸與關聯,前面對Adams生成FMU導入Matlab已有文章描述,這里對Matlab生成FMU再導入Adams的操作流程進行闡述。相對前者,后面這一流程需要一些第三方輔助功能加以實現,本文針對整個過程進行說明。
Adams模型準備
所使用的模型為Adams安裝路徑下的模型,具體為:
將上述路徑下的antenna.cmd和antenna.mdl拷貝到指定的工作路徑下,二者分別對應Adams和Matlab/Simulink的模型。
AdamsMatlab準備及FMU生成
由于Matlab/Simulink中只有FMI導入功能,并沒有現成的FMU生成功能,因此,需要一些外部輔助功能,這里以FMIkit-Simulink-3.1為例進行說明。
首先需要將FMIkit-Simulink-3.1壓縮包進行解壓,存放的位置隨意,后面通過路徑加載方式將其位置告知Matlab即可。
addpath('D:\msc_setup\matlab\fmi\FMIKit-Simulink-3.1')
上述代碼完成FMIkit的加載,然后通過FMIKit.initialize()實現對其的初始化。至此,準備工作完成。
接著,打開控制模型antenna.mdl,對其進行子系統封裝,將輸入輸出端口留好。這一步類似于Adams與Matlab傳統關聯的方式中Setio的命令功能,該命令會將用于本次聯合仿真的輸入輸出端口留好,以備后面二者關聯時使用。但是執行其之前,還是需要Adams導出M文件,并在Matlab主窗口中執行等操作。相對而言使用FMI接口就沒有這些操作,Adams中沒有輸出M文件類似的操作,Matlab中也沒有執行其它命令的操作,整體操作更加快捷高效。具體子結構的生成,對于有Matlab/Simulink使用經驗的用戶應該不是問題,可以在右鍵菜單中直接將選中模型進行子結構化,亦可以使用Simulink的子結構元件進行定義。子結構定義完成后,甚至還可以進行一些封裝的定義,使得展現更直觀等。具體如下所示:
打開模型參數設置對話框,求解器類型這里選擇固定步長,如下所示:
由于FMU模型其核心就是DLL文件,將Simulink模型轉化為動態鏈接庫,本質上是一個代碼編譯、鏈接、生成的過程,因此會需要當前計算機上有合乎要求的編譯器支持,比如VS系列版本或者其它類型編譯器等。而整個過程是通過Matlab的RTW功能或者現在叫做Code Generation功能進行實現的。通過選擇合適的目標語言編譯器的系統目標文件,這里選擇grtfmi.tlc按照特定的邏輯執行編譯過程,將生成符合要求的FMU模型文件。
在FMI項中,可以選擇將來生成的FMU中所包含的數據,如下所示中將會在FMU中具備模型圖像和sources文件夾,而binaries和.xml文件是必備的內容。
利用CMake功能,基于選定的編譯器和平臺類型,完成整個編譯過程。
最后一步,就是點擊下圖中的Build按鈕完成這個過程,生成所需的FMU文件。
Adams導入FMU及計算
完成了FMU的生成,轉入Adams中,啟動多體模型,然后利用Adams/Controls中的Import功能,將改FMU文件導入,當然,其本質是導入其中的DLL文件。具體操作如下所示:按照一般狀態方程的模式進行數據的轉化,因此,需要定義一個一般狀態方程的名稱,將來所有相關數據都在該對象之下。另外,由于沒有用Adams/Controls的輸出,所以這里的Import I/O Signals from Existing Controls Plant按鈕點擊沒有任何響應,可以直接利用下面的From Poutput/Pinput完成輸入輸出信息的關聯。最后,可以按照實際要求設定交互時間等。確認后,將會收到相關的反饋信息。
下圖中展示的是其相關物理量
上面兩圖為立柱的轉角,只不過前一圖是通過端口信號獲得,沒有單位,后一圖為直接測量立柱的角速度獲得,可以看到兩者數值上是嚴格一致的。下圖為角位移。
Adams總 結
Matlab或其它一維軟件生成的FMU導入Adams中進行聯合仿真應用,在實際工程中有豐富的應用場景,而且這種方式,由于以Adams為主展開仿真,因此,對于很多基于多體的仿真形式得以方便地實現,比如聯合仿真下的變拓撲分析,雖然我們前面有文章描述將Adams模型導入Matlab中進行變拓撲分析的方法,但是,仍舊還是直接在Adams中實現更為方便,也更適合更廣泛的用戶全體的需求。只不過對于常規軟件生成FMU看似必備的功能,而Matlab在此處還需要借助一些手段才能實現(實現方法有多種),造成了初學者甚至有一些軟件使用經驗人員的困難,為此,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

提交
小身量大效能 | 高效精準的車身內間隙檢測方案
數控五軸模擬訓練機大顯身手,競賽數字孿生應用迎來新突破
浪尖上的創新 | 海克斯康以科技重塑沖浪板的綠色未來
GD&T | 尺寸要素的位置度在MMC時零工差和可逆原則的應用
質量管理 | 海克斯康質量管理平臺數字化糾正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