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血拼”的工業互聯網將鹿死誰手?

“血拼”的工業互聯網將鹿死誰手?

2022/10/9 13:52:45

工業互聯網作為當下政策大力推動的工業領域之一,一直都在探索階段。早在今年5月份的,工控網就邀請了國內工業互聯的頭部企業參與到《大咖共話:探索工業互聯網的最終章》的專題中。根據采訪記錄和觀點表達,我們一致認為“工業互聯網仍然處于多方共同探索的過程”。

與我們所預計的基本相同,工信部近日也發表了相關講話,即“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處于起步探索轉向規模發展關鍵期”。

那么,這個階段到底處于什么時期?

如果將工業互聯網按照時間軸劃分階段的話,其發展歷程可以概括為,從對概念、技術理解的萌芽階段,到資本、需求刺激的生長階段,再進入市場冷靜、聚焦細分領域、重點建設標桿案例的探索階段,最后到確認細分領域的典型龍頭、工業互聯的功能充分實現的穩定階段。

WX20221008-100139@2x.png

而當下從探索到規模化發展的階段,也與Gartner在2019年發布的物聯網技術成熟度曲線恰好吻合,從上圖分析看到,物聯網平臺有一個5-10年的發展期,即這個階段將孕育出能夠存活的經營模式和商業模式,而3年疫情也正好加速了這個篩選過程。

另外,筆者認為在圖上物聯網平臺后方的物聯網技術表明的是當物聯網平臺進入穩定期后,標志著物聯網的感知、通信、平臺層作為單一結構都已具備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系,所以物聯網產業整體也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因為平臺是整個物聯網產業最為重要的一項技術閉環(此處需要區分于應用生態的閉環)。

從平臺目前所擁有的設備連接數來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的大力推進,國內目前32個重點平臺連接設備超7900萬臺(套)。但是這僅僅是國家32個重點建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還有更多細分領域和產業的垂直型平臺并未計入其中。要知道,在2016年,整個國內物聯網設備連接總數也僅有幾億臺。所以從連接的設備規模量來看,5-10年的工業互聯探索已經初步成效。

當然,工業互聯網的大力發展離不開重點產業技術和企業場景經驗支撐。

以“5G+工業互聯網”的技術生態雖然還沒有成為工業的主流形態。但是,從應用覆蓋面來看,鋼鐵、采礦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形成的20個典型應用場景已經開始幫助企業提質降本增效。作為長期發展的工程項目,工信部在2019年也表示,5G技術未來80%的應用場景應該是用在工業互聯網領域。

wKj0iWC3IoCAKmXUAAFFArr2Egg151.png

從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調查數據顯示,工業互聯網在中小企業應用普及率近年來持續走高,近兩年提升近5個百分點,83%的企業表示應用工業互聯網后生產經營效率明顯提升。

毫無疑問,83%數字對于整個工業互聯網產業來說是寶貴的,因為這83%意味著物聯網產業,尤其是對于工業互聯網平臺來說既是一種認可亦是一種進步空間。我們回到前面物聯網技術成熟度曲線圖來看,2019左右年正處于泡沫化的低谷期,這個時期正是通用型平臺和垂直領域平臺兩條路線的分流期,而從現在的上帝視角來看,垂直領域平臺更加符合各類產業發展需求。

所以,83%認可度表明了目前所探索出的垂直型平臺作為主流路徑是產業正確的選項,但是仍然有17%無效投票也證明了工業互聯網在垂直領域仍然還有不少需求尚未滿足,在垂直場景的需求方面不夠深入,無法解決客戶的重點需求。

從設備連接數、平臺鋪設路線和應用認可度來看,國內工業互聯網確實已經初見成效,并探索出一條發展的主要路徑。但是,要想實現規模化發展,更為精細的產業標準和可復制的垂直場景應用必不可少。

工業互聯網如果真正要進入產業規模化發展、實現工業全面數字化和智能化,政策與市場在當下應當并駕齊驅。從長遠來看,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轉變是必然的,但是短期而言,目前正處于探索向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期,政策牽頭是必然。因為政策是確定性內容,市場是瞬息萬變的,資本是趨利避害的,不確定性、高風險是大部分資本所不愿意接受的。

近些年,在工業互聯和設備智能化方面,眾多頭部企業早已完成布局。以美的集團為例,在6月9日的“數字美的2025”戰略發布會上,美的集團就表示未來推進的產業數字化版塊將會圍繞智慧樓宇、智慧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工業解決方案以及數字化底座等方面,對各領域、各行業進行賦能。

除了企業端,在政策推動和實施的具體效果方面,工信部已經培育了8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遴選381個試點示范項目。目前,工業互聯網已經全面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助力制造業、能源、礦業、電力等各大支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形成東中西部錯位發展、均衡分布、協同互補的良好格局。

需要補充到一點是,雖然工業互聯網規模化發展階段能夠促進傳感器、通信設備以及平臺的市場增量,但是對于頭部企業來說,這個階段他們需要未雨綢繆的是工業互聯,甚至是物聯網能夠帶來哪些業務增長和商業價值。

因為工業互聯的后期核心將不再是底層硬件和技術能力,而是以平臺和可復制的垂直行業應用為基礎所帶來的有規模、高性價比、使用便利的服務能力和為自身帶來的長期價值。

IST_24519_89902.jpg

3年疫情,無數工業互聯網企業用鮮血和教訓走出了一條正確的探索道路,而對于那些活下來的企業他們是萬幸的,但是他們也是困難的。因為規模化的拐點將至,政策與市場的接力棒要開始交接了,在市場話語權逐漸增加的同時,競爭將會更加慘烈。

基于此,2022年11月18日,在中國·深圳,為了全方位展現工業物聯網創新技術與應用,中國工控網 (gongkong?)特別策劃“2022深圳工業物聯網創新技術與應用論壇”,本次會議將圍繞“智聯萬物、應用為王“的主題,遵循“端-邊-管-云-用-服”的產業邏輯,重點挖掘“前沿技術和產品” 與“方案的落地應用”兩大版塊。屆時,工控網將邀請在感知、通信、平臺、應用方案等領域內擁有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以及工業終端企業代表一同出席演講,與現場預計300余名觀眾探討交流、促進合作。

WX20221008-135039@2x.png

審核編輯(
柳威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

智能工控+存儲-星火存儲打造智慧存儲,助力產業創新

智能工控+存儲-金勝電子煥新品牌助力國產工控市場

應對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的電力挑戰

?Saab UK 為深海勘探實現創新,降低潛水員及環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