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 AG:傳感器細分賽道的競爭與突圍
近年來,傳感器產業迎來高速發展期,傳感器與通信技術、計算機并稱為現代信息技術三大支柱。有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500多億美元,其中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超過2000億元。
整個世界的數字化步伐,半步都不能離開小小的傳感器。瑞士IST AG(Innovative Sensor Technology IST AG)作為領先的傳感器行業專家,專注于以薄膜材料和半導體工藝為核心的傳感器器件的開發和生產,有著業內領先的極佳表現。近期,gongkong?采訪到IST AG亞太區銷售經理彭鶴,針對IST AG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于行業細分領域獨樹一幟進行了深度訪談。
IST AG亞太區銷售經理彭鶴
定制化為核心,專注細分領域
1991年成立于瑞士的IST AG,至今已有20余年的發展歷史,2005年正式入駐中國市場。IST AG作為世界領先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廠商,專注于薄膜工藝傳感器的研發生產,包括薄膜和厚膜鉑鎳RTD溫度傳感器、熱式質量流量傳感器、電容式濕度傳感器、濕度模塊、電導率傳感器和生物傳感器等產品。
彭鶴說:“IST AG產品在對應領域與同類產品區分度比較高,憑借關鍵參數的優勢,如流量寬范圍,濕度的抗污染、耐高溫,電導率的小尺寸讓我們在自己領域有著較強的不可替代性。”
IST AG產品在各種測量條件下均表現出出色的精度和一致性,受到行業用戶的一致好評,并獲得良好的市占率。傳感器細分領域眾多,且門檻較高,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IST AG專注自身產品優勢,瞄準市場定位,最終躋身行業前列。
憑借多年經驗,IST AG還以技術開發和咨詢的形式,提供針對客戶特定應用的開發服務。作為標準開發過程的一部分,IST AG會實時提供支持,以確保為特定應用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彭鶴表示,IST AG產品的核心優勢和競爭力體現在長期積累的材料工藝和對傳感器芯片的理解。我們是少數以定制化為核心方向的公司,不僅做了對應用的適配,更多的為不同公司需求的適配,從而提高整體服務的性價比。
迎合市場需求,直面機遇和挑戰
作為關鍵的基礎技術,傳感器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驅動著產業的數字化變革。據了解,全球傳感器研發制造商共6500多家,傳感器種類約3萬多種,如此海量的市場和激烈的行業競爭,深耕細分領域的IST AG的機會又在哪里呢?
彭鶴認為,當前傳感器市場是一個增長不斷擴大的良性發展市場,隨著需求不斷增加,要求不斷提升,應用門檻也隨之拔高,從以前的群雄割據的狀態,逐漸有了三分天下之勢。越來越多的小型公司逐漸成長為細分行業的領頭羊。
需求的多樣化對IST AG來說是挑戰亦是機遇。彭鶴認為,市場需求的變化是有其內在邏輯的,五年前的趨勢到今天依然適用,傳感器的需求依然是以如何提高長期穩定性及適用范圍這兩個核心需求為動力,來推動各廠商迭代產品。真正變化的是人的心態,從以前對超前技術的不屑一顧,到現在用事實證明了那些突破行業上限的努力,終究還是有回報的。
正如彭鶴所言,當前,傳感器細分行業龍頭崛起,IST AG正是其一。當然,國內傳感器市場發展起步較晚,且高端核心技術人才匱乏,這也為IST AG扎根中國市場帶來一定的挑戰。
“當前的痛點是是國內人才缺口很大,材料及傳感器相關人才幾乎沒有系統的成長路線,多半是從其他行業轉行過來的,這就導致溝通成本過高,技術支持嚴重不足。”彭鶴接著說,如何克服未來研發的短板,任重而道遠,IST AG面對中國市場的現狀,愿意耐心培育市場,不斷擴大技術支持團隊,加強服務深度,犧牲短期利益,以此來保證客戶的穩定發展。
當下,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傳感器正向著集成化、微型化、網聯化、低功耗等方向發展。注重研發的IST AG始終緊隨市場發展的步伐,持續創新突破。
“由于通信技術的需求,最核心的兩個參數限制了傳感器的應用:功耗和尺寸。IST AG的主要方向是調整工藝,降低功耗,改變設計,減小尺寸。這條路還要走很久,但我認為方向是很明確的。”彭鶴進一步解釋說。
市場和行業變化的挑戰一直存在,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對于多數行業來說面臨的都是生死存亡的挑戰,而IST AG卻能逆流而上。“我們業績處于高速增長期,除了采取調整策略來靈活應對風險之外,更重要的一點便在于IST AG始終持有以不變應萬變的生存攻略,找準核心競爭力并持續發力,繼續做好自己該做的。”彭鶴說道。
創新服務為本,持續優化服務能力
IST AG以產品定制化為核心,根據客戶的要求和應用需求每年會開發200多種傳感器。公司在追求研發創新的同時,更注重對客戶創新需求的服務。
彭鶴表示,IST AG下一步的發展計劃和目標即提高服務質量,如產品的信息展示方式、傳遞效率、提供支持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加強信任關系的建立等細節。同時強化在服務中對客戶實際需求的理解能力,持續鉆研和學習。
據悉,IST AG設有5個國際辦事處,共有400多名員工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服務,在與客戶密切合作的過程中,從研發和咨詢到生產、服務環節均把質量擺在服務的核心要位,滿足特定需求和提供可靠的解決方案。
彭鶴強調,IST AG從一開始就是服務型供應商,相比賣產品,更看重技術的合作。IST AG的首字母“I”意為“Innovative”,即創新的意思。而創新會給公司帶來持續的活力和長久的利潤,這樣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具體來說,就是用材料將溫度、濕度、流量等物理量轉化為可測量的信號的過程中到底還有多少可以優化、提高的地方,而我們的創新就是從這里挖掘出來的。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