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疫情大考下的中小企業現在都怎么樣了?
據報道,3月初,中國央企復工率達91.7%,石油化工、通信、電力、交通運輸等行業開工率為95%,在華外企復工率超80%,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超30%。從數據看來,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可能需要歷經修復的緩沖過程。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分析,2月份,中、小型制造企業PMI分別為35.5%、34.1%,低于大型制造企業36.3%,和制造業整體水平35.7%,較1月份降幅較大。另外,中小型制造企業在生產、訂單、人員、庫存等方面景氣程度及生產經營活動預期均低于大型制造企業和制造業整體水平。
由此可見,中小型制造企業因疫情造成重創而承受的復工復產壓力更大。在此次疫情大考下,眾多企業都處于“生死考驗”之中,同時,也借機淬煉打磨出一批逆勢突圍的中小型制造企業。2020年一季度接近尾聲,依然堅挺的中小型制造企業現在都怎么樣了?
一季度,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持下,企業復工復產率在逐步提升。日前,工控小編通過對部分中小型制造企業采訪得知,多數企業2月10日開啟線上復工模式,隨著疫情好轉,線下復工步伐逐漸加快。截至目前,受訪的華東、華南企業除湖北地區員工無法按時返崗之外,基本實現全面復工。然而,全面復工未必等于全面復產,企業實際生產情況呈現兩種狀態。

樂觀派:企業生產一如既往,此次受訪的致力于嵌入式產品開發的高科技企業和移動機器人企業一季度訂單數量不降反升。一方面,由于企業年前原材料儲備充足,且企業擁有從生產制造到銷售配送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年后復工即可保證正常發貨;另一方面,由于受疫情影響,企業大客戶的訂單需求更加旺盛,有望在二、三、四季度追趕生產進度。
守望派:企業生產略有滯后,一季度訂單數量相對下滑。例如,做自動化系統研發設計、集成制造的企業和機器視覺方案商企業。一方面,一季度并非企業銷售旺季,訂單數量本就不多,受疫情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導致正在進行中的項目進度緩慢甚至被迫停止;另一方面,由于供應商原材料交期延后,導致部分訂單無法按時進行。
可以看出,原材料供應充足與否直接影響企業復工復產率高低。然而,無論是樂觀派還是守望派,疫情的短期沖擊或多或少會帶來一季度收入和利潤增速的下滑。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茂林告訴工控小編:“訂單量雖然樂觀,但收入確有影響,預計4月份之后會逐步解決,其實最核心競爭力還是在于手里有訂單,現金流充裕,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
企業如何減小“黑天鵝”帶來的影響?
疫情對企業影響和沖擊體現在方方面面,對于不同規模的制造企業影響程度不同,對于中小型制造企業來說,資金流、原材料、產業鏈、人員等不及大企業完善,缺失任一環節都將關聯企業的生死存亡。變則通,不變則衰,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大環境,中小型制造企業開啟了修煉及自救之路。

? 疫情當前,多數企業能夠快速響應,積極謀劃,一方面為了保障員工健康安全,加大線上辦公、線上培訓、線上宣傳的力度;另一方面,積極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復工復產準備工作。
?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危機面前,迫使企業重新審視市場和業務,從中發掘新機遇,并對當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深圳市億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行業移動智能終端技術的研發,疫情期間,企業積極探索新出路。“2020年一季度訂單之所以會有提升,除了出口訂單較多之外,公司也在積極拓展新業務,如MES行業、醫療行業等。”深圳市億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陳嚴煒說道。
? 疫情加速推動了中小型制造企業智能工廠建設和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特殊時期,智能裝備和智能系統代替人工優先“復工”,有效地降低疫情帶來的風險。
杭州海康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工控小編:“海康機器人內物流解決方案為各地企業在疾控環境下恢復生產提供有效的科技手段和保障。在‘運動中樞’RCS的調度下,AGV自主規劃路徑、精準避障、協同作業,實現倉儲作業‘貨到人’模式,疫情期間大大減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保障生產效率,成為了非常時期下開展生產的中流砥柱。”
總的來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驅動市場格局變化,而市場大環境是企業發展布局的風向標,企業自身做出積極改變,提高自身免疫力來應對市場變革,才是對沖風險的關鍵之舉。
疫情后,企業如何防患于未然?
此次疫情“黑天鵝”事件的發生,給所有中小型企業敲響警鐘,居安思危,方可臨危不亂。在面對突然襲擊的不可控因素面前,企業靈活布局調整等應急預案措施很有必要,疫情過后,制造企業需要深刻思考和變革。
一、對關鍵零部件庫存的管理。特殊時期,原材料充分與否直接決定企業生產與交付的進度,一方面既能保證企業生產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加大客戶對企業的信賴。
浙江拓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板塊副總經理王亦表示:“企業應當在太平時期去思慮危機,而不是在危機時刻再思慮如何應對。我們會根據這次的疫情去修正我們的應急預案,特別要考慮是否要在短時期內調整安全庫存的數值。”
二、對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升級。“危機具有兩面性,一面是挑戰,另一面就是行業格局變動的機遇。每一次重大危機都可能引發技術、工具、產業升級方面的革命。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機器視覺方案商,在3C領域有較強競爭力。受疫情影響,公司開始探索物流、醫療等領域新的發展空間,并從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成為新的探索者。”廣東奧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推廣經理譚龍飛如是說。
任何時刻,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同時,特殊時期企業多渠道協同開展管理和服務能有效助力企業恢復正常運營,疫情也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淘汰弱者,留下強者。
三、探索國產化,減小對進口部件的依賴。目前,國內一些高精尖技術產品實現國產化尚需一段時間,對于高科技企業來說,關鍵性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賴進口。
疫情期間,特殊管控和運輸限制,直接影響國內廠商生產與銷售。深圳市億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陳嚴煒說道:“為響應國家和政府大力推進芯片國產化之舉,從去年開始公司已布局國產化產品的導入,比如飛騰、兆芯及瑞星微等國產化芯片的產品陸續面世,讓億道的產品裝上‘中國芯’”。
此次疫情充分暴露出企業應急手段不夠及時和充分,應急管理能力不夠突出。對于抗壓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中小型制造企業來說,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風險預警機制才能有備無患。打鐵還需自身硬,集中精力壯大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才能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不被風險左右。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中國制造業整體自動化水平已經大大提升,抗風險和修復能力大大增強,盡管中小型制造企業需要經過緩慢修復過程,但是仍有信心度過難關。
gongkong市場研究顯示,疫情解除后,隨著國內需求逐步恢復,工業產能有望迎來反彈高峰期,但是從宏觀環境來看,短期內疫情影響也可能造成全年工業環境惡性循環,即“收入下降—利潤減少—投資需求下降—收入下降”的正反饋機制將對工業產生更加持久的影響,不得不防。
中小型制造企業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仍需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應對危機和挑戰,相信不久后春天定會到來。(文/gongkong李娜)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