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戰?
近日,華為“備胎一夜轉正”刷爆朋友圈,隨著華為海思內部信的公開,這一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美封殺華為嚴重升級貿易戰,人民日報一天三評中美貿易摩擦,指出美方的所作所為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對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
這場貿易戰大約始于去年初。去年4月,美方首次宣布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去年9月,美國開始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的關稅,并將在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被視為中美貿易爭端升級的標志。今年2月,特朗普宣布推遲原定將10%的稅率提升到25%的計劃。5月,特朗普突然提高這一稅率,讓劇情再次反轉。中方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宣布對約6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征關稅。持續至今一年多的中美貿易戰正式升級。
細數美國加征關稅的清單,從針對“中國制造2025”政策支持的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機械制造、機器人等中國產業,到禁止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再到半導體、網絡設備等5G和物聯網構建需要的所有構建模塊,涉及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服裝紡織、金屬制品、化學制品、塑膠制品等眾多工業領域,幾乎條條針對中國高技術制造業發展,處處針對中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美國發動貿易戰并非一時心血來潮。因為無論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制造2025,都被統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制造2025旨在發展未來產業,進行全面產業升級,投資尤其是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一部分的10種關鍵產業,以提升中國在先進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美國通過貿易戰遏制中國產業升級的背后,實際上是兩國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競爭。
中華民族在過去的兩三百年中,錯過了三次工業革命。抓住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尾巴實現工業化,經過幾十年努力才建立了完整工業體系。現在恰逢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臨,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更是14億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難得機遇。所以,無論國家還是企業,必須抓住這個歷史賜予的寶貴機會,加速實現產業升級,搶占科技領域制高點,讓中國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用科學技術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科技自立,居安思危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如果沒有核心技術、高新技術,就會受制于人。這樣的歷史教訓太多,如果我國沒有研發出保護自己的核武器,是否就會像敘利亞一樣,想怎么炸你就怎么炸你,國家被打得千瘡百孔,人民朝不保夕,再次上演“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的悲劇?結果不言而喻。去年美國通過貿易戰,給中興通訊以致命打擊時,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只是一個開始。所幸的是,面對列強的霸道邏輯,國人從來沒有害怕和退縮過,而是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奮起直追,抓緊時間解決問題。
而今年,歷史再次上演。近日,美國將華為及70個附屬公司增列入出口管制的“實體名單”。華為隨即啟動戰略技術備胎計劃,將十年磨一劍的海思產品,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并在英國倫敦發布了最新5G手機——Mate 20 X 5G版本手機,讓華為不被“卡脖子”。海思總裁在內部信中寫道,今后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后再換胎了,緩沖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這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和科技自立精神,值得每個企業學習和反思。
在國家層面,“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而在智能制造“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更明確制造業智能化時間表。各行各業正在務實拼搏中:航空航天領域,北斗衛星已經全球組網成功,未來我國將能正式使用屬于自己的衛星定位以及導航系統;量子通信領域,已經發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建成全球首條量子通信“京滬干線”,還研制出世界第一臺光量子計算機……
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盲目自信,因為錯過前三次工業革命,中國科技創新起步較晚,在很多領域還存在空白,要想變得更強甚至超越,就要堅定不移的一直創新下去。
加速轉型,智勝未來
第四次工業革命,是由物聯網、大數據、機器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技術驅動的社會生產方式變革,通過萬物“智能連接”,實現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轉變。這是一個持續收集和處理數據,快速采取行動,然后接收反饋,從結果中學習,從信息化升級到智能化,變得越來越智能的循環。誰能最快實現跨產業、行業或企業邊界的智能連接和數據應用,誰就能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優勢。中美貿易戰,其實就是一場智能化時代的戰爭。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已打響,但縱觀國內企業,很多仍處在人工化、手工化、紙質化作業模式,連基本的信息化還未實現,要想在智能化時代的全球市場角逐中勝出,更是難上加難。
究其原因,一是很多小型軟件、國際巨頭紛紛殺入市場,激烈的價格戰導致部分廠商不斷縮減技術投入,好的產品不多,很多尖端技術仍在國外;二是不同的行業、規模或階段,管理需求和側重功能不同,面對眼花繚亂的產品,企業不知如何選擇,加上部分廠商服務能力不足,導致軟件實施和使用無法落地。歸根結底,很多廠商一味關注銷售,沒有用心研發產品,做好服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企業信息化、智能化進程。
為了解決企業信息化、智能化難題,智邦國際創立至今16年中,一直將“致力企業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領企業高速發展”作為企業使命,基于全程一體化管理思想和技術,采用統一架構、統一語言,潛心研發ERP、CRM、項目、供應鏈、行業、集團6大系列20多種企業管理軟件。
智邦國際產品,功能覆蓋客戶、銷售、合同、產品、采購、倉庫、生產、財務、人資、辦公、統計等各業務領域,支持PC、手機、平板、PDA等協同辦公,還能按需部署和組合,隨需對接、擴展等。同時采用敏捷開發,不斷升級產品和技術,幫助企業實現信息化的同時,滿足智能化時代不斷擴展的個性化、場景化需求。
在智邦國際看來,做好產品可以擴展市場,幫助企業做大,但做好服務才能站穩腳跟,幫助企業做強。因此,智邦國際把服務,放到和產品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創新推出了“5+2+1”全程一體化服務體系。
智邦國際軟件,從安裝、實施、啟用,到培訓、使用、升級等整個應用過程,都有專屬客服、實施顧問、培訓講師、售后工程師、技術工程師5大人工團隊隨時服務,保障客戶快速上手,業務穩定持續運行。
在整個服務過程中,智邦國際通過回訪、監督2條專線,定期傾聽客戶心聲,主動接受客戶監督,服務滿不滿意客戶說了算,反饋信息直達最高層。還有1個在線客服中心,以便客戶隨時隨地連接,一站獲取想要的服務。有了產品和服務的雙保險,企業才能專注創新,改進效率,加速轉型,在智能化時代游刃有余。
殷憂啟圣,多難興邦。經歷一年多貿易戰的風風雨雨,國人已經成熟很多。無論外部風云如何變幻,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堅持深化改革,不斷擴大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的競爭力,是每個國人眾志成城,艱苦奮斗干出來的。只有抓緊時間研發更先進的技術,制造更高品質、更具性價比的產品,通過市場競爭挫敗美國的遏制與打擊,才能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寶貴機遇,才能讓科技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事關國家命運、產業發展和個人就業等方方面面。對每個產業、行業、企業和個人來說,眾志成城,不斷努力提升自我,抓住機遇加速轉型升級,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實現高科技和制造業高度融合,讓中國智造的競爭力無可替代,就是對遏制與打擊的最好回應。

提交
案例分享 | 易天光通信:開啟5G時代智慧管理模式
智邦國際31.89版本發布,開啟多維一體化管理模式!
岫巖隆泰簽約智邦國際ERP系統
木威體育簽約智邦國際ERP系統
華鋮裝飾簽約智邦國際ERP系統,項目、業務一體化實現過程實時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