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靠“內力”,實踐出真理
“中國制造業正面臨著一個現實的問題:提高整個工廠體系的生產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水平……在注重量產的時代,這些似乎并不那么迫切的需求,現在已經開始危及制造企業的生存。”——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事業部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兼施耐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凱
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事業部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兼施耐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國制造業進入全面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如何“利其器”成為制造企業絞盡腦汁思考的問題。資源和資金實力都較為雄厚的大企業尚且經驗不足,對于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來說,轉型升級更是難于上青天。
作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施耐德電氣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對制造企業轉型升級之路的探索,經過4年的摸索和調整,施耐德電氣在不斷實踐中,積累了了豐富的經驗和成功案例,在廣大用戶需求迫切的背景下,施耐德電氣智能制造業務部成立了獨立運營公司——施耐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賦能中國制造企業轉型升級。對此,我們有幸與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事業部智能制造業務負責人兼施耐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凱共同探討了當前中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以及施耐德電氣的解決之道。
從“唯快不破”到“大力出奇跡”
“前期高速發展的市場、勞動力紅利逆轉、大體量等特征造就了獨特的中國制造業,也衍生了許多‘中國特色’挑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從市場角度來看,速度成為過去二十年中國制造業的“叢林法則”,發展初期的中國自動化市場,可以說“遍地藍海”,對此圈內企業迅速擴大業務,力圖快速實現利益轉化,占領市場,練就了一身好“輕功”。然而隨著不斷發展,快速奔跑揚起的飛塵慢慢遮住了眼睛,大環境中惡性競爭、產能過剩的問題逐漸顯現,越來越多制造企業也開始被自身生產流程、體系當中的隱患絆住了腳,整個市場逐漸從“群雄四起”向著“大浪淘沙”過渡。很多企業,特別是體量不大、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開始意識到“內功”的重要性,畢竟“大力才能出奇跡”。
然而“禍不單行”,快速發展下的中國,國民素質以及受教育程度,在近二十年也得到了質的提升,由此導致了勞動力紅利的逆轉,人力成本逐漸攀升,對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用工密集地區的制造企業造成了巨大沖擊。而且受到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沖擊,制造行業人才流失嚴重,技術含量低的工種 “雇不起”,“機器換人”過后,懂行的高工“雇不到”。正當制造企業自身問題不斷的時候,原本的產品需求由少品種、大批量開始向小批量、多品種轉變,柔性化、定制化需求無疑又為制造企業生產過程提供了新的挑戰。這都進一步催促著中國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如何修煉“內功”成為制勝關鍵。
“先醫后藥,先軟后硬”
“傳統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路徑并不適合當前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生產運營管理的不透明才是‘病癥’所在?!?/strong>
通過施耐德電氣數字化業務在中國市場的不斷實踐,他們發現,由于起步晚,實際上很多制造企業的硬件系統、設備以及產線等都是非常先進的,管理水平低下導致的效益低、成本高、質量差等問題才是中國制造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因此,企業練就內功的“秘籍”在于提升生產運營管理水平。而且,大型企業的成功案例并不能代表中國制造業的成功轉型升級,對于中等規模甚至體量更小的企業來說,風險和成本是繞不開的話題。因此在不斷實踐中,施耐德電氣摸索出了“先醫后藥,先軟后硬”的解決之道。
盡管智能化、數字化概念不斷普及,企業對于自身需求有了充分的思考,但對于很多用戶來說,路徑的選擇仍舊是巨大難題。李凱表示:“我們的團隊將施耐德電氣在自動化、工業軟件,以及我們在生產領域的能力,OT、IT、AT(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多年積累整合出來,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和市場趨勢,為用戶提供針對當前發展階段的合適解決方案?!痹谒赃^去幾年,施耐德電氣已經充分地將自身能力與用戶需求做出了整合,能夠為用戶提供包括前期的咨詢、診斷,到中間數字化平臺導入、實施、輔導、服務的完整解決方案。
在施耐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成立儀式中,施耐德電氣展示了中型規模企業——漢威電子的成功改造案例。在與用戶的交流和合作過后,施耐德電氣并沒有對漢威電子進行大規模的自動化升級,而是從“軟實力”層面,助力漢威電子實現了整個現場的數字化,實現交付率由69%到94%的提升。這與施耐德電氣的戰略一脈相承,相對于自動化層面的基礎能力打造,此次與捍衛電子的合作更上一層,幫助企業在原有基礎上實現了數字化,“對癥下藥”地解決了痛點問題,有效降低改造成本。在實現生產透明過后,更能進一步引導漢威電子進行有效的設備更新,讓用戶不花一筆“冤枉錢”,就能夠實現在原有基礎上,更加長遠和廣闊的發展。
開放合作,步步為營
“成立獨立運營的公司僅僅是施耐德電氣綠色智能制造大框架下戰略布局的其中一步,未來廣大用戶還將看到施耐德電氣深耕中國市場的更多決心?!?/strong>
相對于將業務分化到分銷商、集成商等產業鏈的更多環節,施耐德電氣“另辟蹊徑”地選擇成立獨立運營的公司,來對接中國本土特征的轉型訴求,足以看出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這也與北京亦莊開發區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地方政府的支持讓施耐德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業務拓展如虎添翼,進而更好地服務中國制造業。從這一舉措可以看出,相對于單純地提供技術或設備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的格局顯得更加宏觀化,通過加強與用戶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施耐德電氣能夠在開發性的投入中更加有的放矢,為自身產品技術的更新和發展注入動力。
如今,這一戰略的成果已經進一步體現在施耐德電氣的創新產品當中,在日前落幕的“2019施耐德電氣中國創新峰會”上,施耐德電氣發布了首款面向IIoT的PLC——Modicon M262。正如李凱所說:“海量信息是沒有意義的,如何及時提供有效信息,如何準確分發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睂τ谠O備供應商來說,能夠提供和管理互聯互通的設備,才能真正提高終端用戶的效率,因此,施耐德電氣推出的Modicon M262直連云高性能邏輯運動控制PLC,雙核高速CPU、5個獨立以太網絡、16軸同步伺服……在自身性能提升的基礎上,M262支持物聯網云平臺MQTT協議,更能有效節省設備供應商連接云和物聯網的成本,統一的編程平臺機器專家使編程調試更加高效。此外,Modicon M262即插即用的嵌入式系統訪問,更能減少約50%的調試與服務工作。
結語:面對前景廣闊的中國智能制造市場,施耐德電氣成立獨立運營的公司的一系列舉措不僅能夠看出其對本土市場的重視,更實力體現著施耐德電氣戰略布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相對尋求合作伙伴支持的業務拓展,能夠深入到不同發展階段的用戶當中,才是獲取不斷發展動力的關鍵。在數字化全面落地的新市場格局中,我們期待施耐德電氣的更多精彩表現。(文/gongkong劉婷)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