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科技:完成億元融資 驅動新生態
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最佳代表,工業互聯網在全球刮起了一股颶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工業互聯網如今已經成為萬物互聯發展中最具升級動力和最具投入能力的支柱領域,數十家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如雨后春筍般生發出來,不僅業界巨頭加緊布局或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跨界入局者也比比皆是。在這樣群雄逐鹿的局面下,到底哪些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脫穎而出?又將給制造業帶來什么樣的價值?
當工業物聯網領域先行者GE準備出售Predix平臺的消息震驚業界時,國內也有一家企業贏得了眾多投資者與業界的關注。近日,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代表企業寄云科技獲得了近億元的B輪融資,消息一出,便在國內工業互聯網圈子里開啟了“刷屏”模式。是什么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寄云科技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又有哪些特別之處?帶著一系列的疑問,gongkong®走進中關村軟件園云基地,對話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時培昕博士,進一步了解這家具有IT背景的公司是如何在工業互聯網上布局的。
北京寄云鼎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時培昕博士
專注才能專業,積累才有積淀
在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企業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實現IT與OT的深度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企業的IT和OT是彼此獨立工作的。然而今天,現狀正在打破。
工業是一個非常離散和專業的領域,隨著工業數據采集范圍的不斷擴大,數據的類型和規模呈現出了指數級的增長。傳統的生產過程中,制造流程的各個環節中往往會因為一些不可靠的因素,導致形成非常多的數據孤島,造成企業決策者無法提取出精準而一致的數據。
“工業企業關心的是怎么把OT的數據和IT的能力結合起來,并發現其后續的價值。但是工業中的數據和傳統的數據,特質又不一樣。作為一家具有云計算和大數據基因的公司,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站在了解工業的角度上,結合IT的分析方法,這樣才能更快的從多維的數據中找到影響結果最為關鍵性的一點。”時培昕博士說道。因此,對于工業互聯網而言,懂數據、會分析是關鍵,這里的“懂”,不僅僅是工業互聯網企業對技術和客戶需求的“懂”,還要求行業客戶對自身所擁有的數據資源“懂”。
工業領域的應用場景相對復雜,各個行業之間隔行如隔山,傳統的管理已經模式難以滿足不同企業的差異化需求。IT企業的強項在于能夠將設備連接與傳統的IT系統融合,在數據分析、數據架構方面也有更多積累。但是很多IT企業不了解工業,就會導致開發的產品一線的操作人員不會使用。“僅擁有IT知識是沒用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工業知識,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這些都是紙上談兵、空中樓閣。所以我們要從工業的角度去看寄云需要為用戶提供什么樣的IT能力。”時培昕博士說道,“工業需要一個長期積累,我們會先嘗試了解一些行業,看看這些行業里都需要應用IT的能力解決哪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先逐漸加深自己對工業的理解,在充分了解了行業的特點后,再回頭去看需要把哪些IT的技術運用到其中。”通過與行業客戶的結合,再切入到工業互聯網市場,不僅讓寄云科技積累了更多的行業經驗,也進一步加深了對工業的理解。
寄云科技之所以能夠在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一部分得益于其深厚的IT背景,強大的分析處理能力,但更重要的是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深入行業才能造就好的產品,這正是寄云科技的優勢所在。只有兼有深厚的工業領域知識和先進的IT技術,將兩者進行深度融合,才能實現真正的價值。不同于傳統的IT企業,寄云科技結合院校老師、行業專家、IT人才組成了一個更加綜合性的團隊。“這里需要特別強調下我們的多元化團隊能力,只有集齊了懂IT、OT、算法和行業,四個方面的人才,才能更好的為工業用戶服務。”時培昕博士表示。寄云科技擁有一支世界級水平的技術團隊,核心成員來自華為、聯合技術、Teradata、IBM、Oracle、GE、西門子、Intel以及PTC等廠商,均具有豐富的企業市場服務經驗。
在工業思維與互聯網思維的激烈碰撞中,只有充分將工業思維中的嚴謹、專業與互聯網思維中的創新、快速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1+1>2的效果,寄云科技捕捉到了,也做到了。
實踐才能應用,應用才能落地
工業云平臺的發展必將持續火爆下去,但是面對市場如此之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許多有需求的企業紛紛遇到了“選擇困難癥”,這么多的工業云平臺到底哪個才是適合自己的?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 Predix平臺和MindSphere平臺遙遙領先,寄云科技這匹國產工業互聯網黑馬又將如何殺出重圍?時培昕博士表示:“Predix平臺的確有他的過人之處,在一定程度上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但是數據的分析處理也是我們的強項。并且,我們更關注行業的需求, 所以我們推出的NeuSeer工業互聯網平臺也會更加適合本地化的用戶,性價比很高。”
據介紹,寄云NeuSeer平臺由NeuSeer Edge工業物聯網網關、NeuSeer Stack應用開發與工業大數據分析平臺、NeuSeer Apps工業互聯網應用等部分構成,提供圍繞工業數據采集、存儲、查詢、分析和展現能力的快速開發和應用平臺,極大的降低了不同工業應用和數據分析的門檻和成本。自2017年正式推出后,NeuSeer平臺已經在軌道交通、電力能源、裝備制造等領域擁有不少的應用案例。
例如,智能制造行業中,寄云科技幫助用戶進一步分析產品的質量、工藝,最后優化產線、優化所有的生產流程,最終減少成本,增加效率;軌道交通行業,寄云科技為用戶制定了靈活的、可擴充的企業級大數據平臺建設解決方案,實現各分散業務數據的統一存儲及分析;石油能源行業,通過寄云科技提供的智能運維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構建了基于設備實時數據實現預測性維修的完整方案,同時還提供了故障知識庫幫助客戶提髙故障診斷效率,實現運維經驗的沉淀。
“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行業,我們可以定制不同的應用。但是目前我們也存在很多的提升空間,例如在行業里還沒有積累非常豐富的經驗,明年我們會重點關注一些子行業,逐漸從一個‘點’延展到更廣泛的‘面’。”據悉,NeuSeer平臺即將推出2.0版本,在應用上將有很大的提升,將增強在石油、電力、軌道交通等行業上有關設備、生產、質量優化方面的應用,為用戶提供更加完善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時培昕博士對業界一些用戶不看好或不敢輕易嘗試的擔憂也做出了詮釋,畢竟作為新生事物,用戶普遍存在沒有錢、不相信和擔心安全的疑慮。他表示:“很多行業其實還不具備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前提條件,但是數字化趨勢滲透到工業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新的商業模式在推向市場的時候,讓用戶去接受它仍然需要一段過程。所以,現在我們重點關注的還是那些自動化程度高、質量要求高的行業,客戶也主要是各行業的頂尖代表,因為他們除了已經擁有完善的自動化水平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思維上已經開始轉變。”
當下,以工業互聯網和大數據為標志的“工業4.0”時代已經到來,工業強國之間的競爭也日漸趨于白熱化,無論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還是單純的市場發展趨勢出發,中國都必須建立完全自主、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全面涅槃。寄云科技推出的國內首個專注于工業應用開發和工業大數據分析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中國工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時培昕博士認為,“工業互聯網落實到各行業的應用正在逐漸落地普及,但平臺供應商還應加強與行業專家、合作伙伴之間的關系,所以我們也在尋找一些行業客戶、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更加完善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未來,寄云科技將致力于構建開放、合作、共贏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放自身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最佳實踐和行業積淀,聚合上下游產業合作伙伴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能力,與各界攜手一起打造服務社會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締造中國制造業的百年偉業。
后記:
在我們文章完成之際,互聯網領域又發生了一件大事,IBM宣布了以高達3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開源軟件商業化的先驅之一紅帽公司,無疑此舉動會在圈內再次掀起一陣巨浪,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我們面前應有盡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這是出自《雙城記》里的經典開頭,描述了工業革命后,社會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們也處在這樣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中,各類新技術的涌現必將顛覆傳統。誰能在新的方向上超前一步,誰就更有希望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期待寄云科技的平臺能夠更加豐富,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促進制造業向更高質量發展,從而更好地賦能工業。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