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條氫能汽車示范線今秋投運
在2018年3月17日舉行的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專場上,氫能應用,成為最具號召力的風口產業。
根據協議,中國地質大學將助力武漢打造“中國氫谷”。其中,首條氫能汽車示范線,將于今秋在東湖高新區投入運營。
多個項目與“氫”結緣
今秋首條氫能汽車示范線投運
氫能來源豐富、綠色環保、適用范圍廣,被認為是“沒有天花板”的產業。當天簽約的18個成果轉化項目中,3個為氫能產業項目。
其中,單筆簽約金額最高項目,系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武漢九興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協議金額20億元,預計2020年可年產5萬臺氫能汽車整車。
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郝義國介紹,去年12月28日,“開沃·泰歌號”氫能城市客車量產車型發布,今年5月,該車型將獲得工信部產品公告,首條氫能汽車示范線將于今年三季度在東湖高新區投運。初步設計為10臺車,票價比普通公交貴,待2020年大批量產后,價格會趨向便宜。
據悉,武漢九興金融控股是浙江民營企業家在漢組建的金融控股集團,氫能是其重要的產業布局方向。
與此同時,一批投資機構也正加快跟進。
此次簽約大會上,深圳市君豐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攜手武漢地質資源環境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發起設立10億元氫能產業基金,對氫能產業的重點環節、關鍵領域進行投資布局,計劃年內實現氫能汽車批量生產。
武漢光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則與武漢資環工研院合作,籌建國家氫能制造業創新中心項目,共建氫能整車和檢測公共服務平臺,打造武漢智能氫能汽車產業集群高地。
液體有機儲氫技術加快轉化
武漢或成下一代豪華游輪動力中心
2016年,全球首臺常溫常壓儲氫·氫能汽車工程樣車“泰歌號”在武漢開跑,標志著我國在“常溫常壓儲氫技術”上取得突破。去年9月,武漢揚子江汽車與武漢氫陽能源公司聯合研制的第二代氫燃料電池客車“氫揚號”發布。
這些都是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可持續能源實驗室程寒松教授團隊的應用成果。他們攻克了制約氫能應用的技術瓶頸,實現了氫在常溫常壓下以液態方式的存儲和運輸。與主流高壓儲氫技術相比,常溫常壓儲氫技術成本更低,安全性強,可利用現有加油站基礎設施加氫,大幅降低氫能利用成本。
簽約大會上,程寒松介紹,他所創建的武漢氫陽能源有限公司正與中國五環、湖北三環集團等公司合作,共同推進液體有機儲氫能技術的成果轉化。
對于眼下“炙手可熱”的氫能產業,程寒松建議,武漢布局氫能,應更注重特色,而不是盲目跟風。“中國做氫燃料電池的公司有30多家,大部分都沒有特色技術,與日本歐美相比,尚有差距。”作為武漢人,程寒松希望武漢能獨辟蹊徑,乘“氫”遠航。
目前,著名的維京游輪將應用程寒松團隊研發的液體有機儲氫技術,建造功率達20兆瓦的大型游輪。由于歐洲環保要求日益嚴苛,迫使游輪公司采取船用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程寒松認為,武漢水資源豐富、造船業發達,這可成為武漢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
明年,氫陽公司與中國五環計劃在武漢建設基于常溫常壓液體有機儲氫技術的1兆瓦氫燃料電池工業示范基地,為氫能上船應用做準備。一旦順利完成,武漢將有望成為世界下一代豪華游輪動力中心。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