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給下水道做“胃鏡”(組圖)
它的兩只眼睛里裝有能360度旋轉的探頭,比人進去觀察還要清晰。頭部前后兩處監控,還自帶六盞燈。輪胎特制,在淤泥中進退自如。高約60cm
一旦發現管道內有滲漏、脫節、破裂等情況,馬上就會通過圖像傳輸。
夜深人靜時,人少車稀的馬路上,一輛長相酷似120急救車的車子停在一處窨井旁邊;車上下來一群人,有的放警示標牌,有的拉線布管,隨著窨井蓋被掀開,一只小機器人被放入其中……
1分鐘不到,伴隨電腦操作,管道內傳回清晰的圖像:距該窨井西側2米位置,管道發現淤積點,影響污水排泄……一些過往市民目睹此景嘖嘖稱奇:“這個‘偵察員’真了不起。”
據悉,這個機器人是泉州市排水管理中心專門請來的,目的在于全面排查中心市區排污管道堵塞等情況。這也是市區首次大規模、高規格的污水管網檢測。
早報記者 林福龍 莊麗祥
實習生 胡培芬 文/圖
測漏清淤泥只是部分 還要采集百余項數據
據悉,中心市區污水配套管網(市級)專項普查于本月初啟動。
“專項普查包括四大方面內容,對管道內部的檢測只是其中一項。”市排水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稱,按照專項普查方案安排,排水部門將用今明兩年時間,對市級管養的污水管道,進行全面摸底調查。
具體內容包括更換統一標志的窨井蓋、安裝防墜網、管道內清淤疏通、派機器人檢測以及對管線情況進行測繪等,需要采集各種數據多達100多項,“像這種剛更換的窨井蓋上有我們單位的標志和維修舉報電話,方便市民應急之用”。
檢測管網長近兩百公里 同步更換六千個窨井蓋
“需要檢測的管網,總長近兩百公里,這其中還包括老城區一些早期雨污合流管。”該負責人透露,市區道路地下各類管線繁多,其中污水管網也相當復雜,根據前期調查,凡是直徑在200cm以上的管,都在此次普查之列。
“從窨井蓋的更換,到相關數據的采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點時間。”該負責人表示,按每30米一個窨井蓋計算,需要更換的井蓋達6000多個。
分批分期按組團來推開 年底完成寶洲新區普查
由于這些污水檢查井大多集中在市區主干道上,交通往來繁忙。如果能讓普查按進度完成,還能保證道路交通,成了一個關鍵性問題。
“根據管網分布情況,把市區分成寶洲、東海、城東、北峰四大組團,分期分批,錯開交通高峰期,開展普查。”該負責人稱,要把這些管網全部查一遍,要到明年才能完成。
據悉,本月初津淮街東段作為試驗段,已經拉開普查序幕。接下來還將對東湖街、湖心街、泉秀街、溫陵路等,進行檢測。 預計到今年年底前,可完成寶洲組團新城區管網的普查工作。
小機器人就是一“管道工”
這位機器人“007”,到底有何本事?在城市管網改造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早報記者特地采訪了來自河北省保定市的專家邵寧,他也是此次泉州特地請來的專業檢測隊的領隊。
頭配攝像頭
專給地下管線體檢
“這家伙全稱為‘CCTV管道內窺檢測儀’,是專門用來檢測地下管線的健康狀況。”邵寧稱,這個管道機器人高約60厘米、長約40厘米,可伸縮,重量約30公斤。
再看看它的頭部,像不像一個可愛的卡通娃娃?它的兩只眼睛里裝有能360度旋轉的探頭,比人進去觀察還要清晰。一旦發現管道內有滲漏、脫節、破裂等情況,馬上就會通過圖像傳輸給我們,以便制訂修補方案,“稱它為機器人007,一點也不為過”。
自帶燈光
照射10米遠
除了頭部前后的兩處監控外,這家伙還自帶燈光,“一共有六盞,加起來36瓦,在管內可照射到10米開外。”邵寧說,假如管網里面的水清澈,這個管道機器人還可以在水中檢測,最多能下沉30米。
由于地下管網長度不一,機器人007也有對策—與主機相連的電纜長達200米,“也就是說這臺機器最遠可探測到地下200米遠”。
特制輪胎
干濕環境都能應付
“根據管道內的不同情況,機器人配置的輪胎也大有講究。”邵寧稱,機器人“007”通過電纜與車載發電機相連,在車內就可以實現遙控,“前進后退,甚至旋轉,都易如反掌。”
而機器人的“腳”則是四只尼龍輪胎,“這種輪胎表面結構,就算是在淤泥中也能進退自如”。如果遇上比較干燥的環境,則可以換上充氣輪胎,“相當于沙灘輪胎,同樣不會影響檢測工作。”

提交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