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未來能否搶走印刷產業工人的飯碗
2011年7月的一個夜晚,在一個非正式的場合,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發布了一個足以令所有人感到震動的消息:“富士康集團將在3年時間里,安裝100萬臺機器人,用以替代生產線工人。”這個計劃也被外界稱為“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
富士康集團是全球手機制造領域最大的代工廠,該企業在中國的雇員人數超過百萬。這個龐大的制造集團,不僅為大量的中國大陸人員提供了就業機會,也造就了“富士康式跳樓”的悲劇經典。實施“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企業持續陷入社會的批評,避免陷入道義的漩渦。
不過真正讓人們感到震動的,并不是這個計劃的正向因素,而是“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的潛臺詞:“富士康百萬機器人計劃”意味著數以萬計的員工可能失業!
由富士康集團自行研制的“富士康深圳一號”是“百萬機器人計劃”的主力軍
對于企業的經營者來說,“盈利”是做企業最根本的理由。客觀地講,除了黑社會為了洗錢而成立的影子企業,恐怕沒有哪一家企業是為賠錢而創建的,沒有盈利,企業也很難生存下去。與盈利相比,社會責任很難成為企業第一位考慮的問題,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企業成為社會的眾矢之的,成為違背社會責任的“反面典型”,這顯然也不是企業需要的。富士康集團在大陸建廠,目的也是為了盈利而不是做慈善,可富士康集團的運營遇到“富士康式跳樓”時,企業必須考慮扭轉自身背負的“道義”上的罵名,減員、用機器代替人,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
其實在印刷行業,用機器人替代人,也早已是很多企業家在認真思考的事情。
記得7、8年前,當時還是一家臺資企業的職業經理人的龐春華先生,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談到老虎嘴式模切機的安全性,他表示,正在考慮給老虎嘴式模切機加裝機械手,以保證設備和操作人員的安全。
當然,這個想法最終沒有實現,因為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也更安全的全自動平壓平模切機的問世,已經取代老虎嘴式模切機成為業界的模切加工主流設備。
曼羅蘭推出的APL自動制版系統也是一種機器人
不過印刷行業并未放棄對機器人的追求,在這方面,走在業界領先地位的首推曼羅蘭公司。早在2007年,曼羅蘭推出了APL自動制版系統。雖然從字面上看,這個系統與機器人無關,但事實上這就是一個自動的機械手或稱機器人。APL自動制版系統是當時尚未宣布破產的曼羅蘭印刷機械公司,和KUKA機器人集團聯手制造。它采用的是KUKA機器人集團制造的4軸機械臂,定位誤差精確達0.01mm,主要用于更換膠印機上使用的印版。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膠印技術正在向著自動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墨色遙控、自動清洗橡皮布、印版自動調整、集中供墨乃至APP遠程遙控等技術已經獲得應用,而APL機器人的出現,讓膠印技術的自動化程度再上一層樓。未來,如果輸紙臺和收紙臺也實行自動更換,那么曾經傳統的膠印技術,將成為全新的智能化印刷設備,這樣的設備足以持續保持自己的生命力。
在印刷的其他領域,機器人也在悄無聲息的攻占著原本屬于人的領地,比如:印刷品的自動檢測系統,雖然你可以不承認這是機器人,但是采用機器視覺系統、帶有自動清廢、可以進行實時檢測并剔除不合格產品的全自動印刷檢測系統,與專業機器人又有什么區別呢?
對于企業,機器人帶來的是質量的穩定,是更長的工作時間,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不計報酬的“員工”,是更簡單的管理,當然,從另一方面講,也是更多產業工人的“被迫”下崗。在媒體們為“機器人”歌功頌德的時候,這些沒有七情六欲的“機器”,卻實實在在地搶走著人們的飯碗。
現實是很殘酷的,對于從事實業生產的企業經營者來說,質量、效率、成本是其關心的,而關心這些的最終目的,真是前面所述的“盈利”。當機器人的綜合使用成本低于人的時候,可能任何一個企業家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機器人”而不是“人”。多年前,筆者曾經憧憬過“沒有人的印刷廠”,而隨著機器人與印刷行業的聯系越來越密切,這種曾經的“童話”,或許在可期的未來,是能夠實現的。
機器人的進步越來越近,您的飯碗還那么牢靠嗎

提交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