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優勢產能“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

優勢產能“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

2015/5/27 14:12:21

  
  日前,在國家發改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介紹了《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的有關情況。
  李樸民指出,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技術水平和成套水平的完整產業體系。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球產業結構加速調整,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以及發展中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我國加快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機遇。
  《指導意見》的出臺,對于加快推進我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開展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深化我國與有關國家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促進我國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指導意見》包括7個部分、41條。第一、二部分是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意見》提出了堅持“企業主導、政府推動,突出重點、有序推進,注重實效、互利共贏,積極穩妥、防控風險”的4條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20年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主要目標。
  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務。《意見》明確了“兩個重點”:一個重點是將與我國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張。另一個重點是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12個行業作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重點領域,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第四部分是明確企業的主體地位。《意見》強調,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從拓展對外合作方式、創新商業運作模式、提高境外經營能力和水平、規范企業境外經營行為等四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是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意見》明確,要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制定國際產能合作規劃,完善對外合作機制,改革對外合作管理體制,做好外交服務工作,建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
  第六、七部分對政策支持、服務保障等作出了較為全面詳細的規定。《意見》在完善財稅、金融、保險等支持政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加快中國標準國際化推廣、強化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作用、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明確了一系列服務保障措施,并就加強風險防范和安全保障做出了具體部署。
  李樸民指出,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共同抓好貫徹落實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抓緊制定出臺國際產能合作規劃和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搭建政府和企業對外合作平臺,強化服務保障和風險防控,加快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取得實質性成效。(中國工業報)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