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中國特色的“工業4.0”- 中國制造2025

中國特色的“工業4.0”- 中國制造2025

2015/4/1 10:14:15

2013年4月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發布《實施“工業4.0”戰略建議書》,2014年下半年“工業4.0”在中國火紅半邊天,每個人都向往科幻小說中美輪美奐的科技技術,每個人都希望見證工業顛覆性的變革,寄希望于工業革命,使得我們的生活更輕松、舒適、安逸。

從智慧工廠到智能生產不僅僅是設備的升級、系統的重新布局,更是人們思想和自動化技術的轉變,“工業4.0”的完全實現即使對于具有強大的技術基礎、產業基礎的德國仍然有一段路要走,對于發展中的中國更是遙遠,即使中國首套工業4.0流水線也已經亮相第十六屆中國工業博覽會,那么從一條生產線再著眼于一個工廠、升級到一個行業、帶動一個產業,興起一個國家需要的不僅僅的N條生產線的疊加。德國也正因為有比較扎實的工業基礎,才能夠以工業4.0為目標前進,而中國仍然處于工業2.0、3.0階段,去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任務更復雜、更艱巨。工業4.0于中國較遠,中國也更適合走符合國情的工業道路。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中國制造2025,總理提出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2025,不同于“十三五”、“十四五”等常規性的行業規劃,它不僅僅要推動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穩定發展,還要實現在應對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當中,實現高端化的跨越發展。上述的內容并不是空大言論,首先,中國在外國人眼中一直是個“世界工廠”,對于很多國外的企業來說制造外包給中國已是自然而然,而實際上問題不僅僅是這樣,許多產業中國沒有自主的制造核心技術、原材料、元器件,全部依賴進口,國內企業靠仿制起家并依賴仿制生存,創新能力弱,大量制造行為造成資源大量消耗導致環境污染,中國已經到了重負累累的境地,再加上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結構變化,以上種種必然使得低質低價的“中國制造”形態向中高端轉型。而轉型不是你說你想轉,想轉就能轉的,中國的工業現狀遠比外國復雜,所以中國制造2025是為中國企業的轉型提供了目標和指導依據。

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關鍵詞,轉型升級、兩化融合、綠色制造、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制造服務化。而兩化融合在這其中是主線,重點是智能制造。目前中國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已達52%,生產制造線流程自動化比例大約是54%、關鍵工序裝備數控率約28%等。但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還有很大潛力。


工控網數據分析師——潘雪松

審核編輯(
管理員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