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傳感器讓消費者實時實景了解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

傳感器讓消費者實時實景了解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

2014/8/13 10:23:12

  目前,湖北省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38個,涉及15萬畝種植農田和20多個養殖場,武漢、襄陽等市試點已起步。稻田四周裝上了傳感器和高清攝像機,消費者可隨時登錄網站,實時實景了解。

  

 

  無論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坐在辦公室或家里,輕點鼠標或是滑動智能手機,就能監測大田蟲情,掌握蔬菜大棚溫度,給豬喂食,替魚投餌。農業物聯網,讓農業生產逐漸從“靠經驗”到“靠科學”,正改變湖北省傳統農業的面貌。

  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表示,加快農業物聯網發展,對于推動湖北省現代農業提檔升級,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目前,湖北省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38個,涉及15萬畝種植農田和20多個養殖場,武漢、襄陽等市試點已起步。

  盡管已星火點點,但要成燎原之勢,還有許多課題待解。

  種田、種菜、養魚、銷售,一網打盡

  湖區天氣變幻莫測,每到三季度魚兒成長高峰期,洪湖養殖戶都心驚膽戰,抬頭望天、低頭觀水,年年如此。

  今年,對洪湖市六合水產公司而言,一切開始變得簡單。常務副總經理李進興奮地表示,“有了水產養殖物聯網的應用,能準確掌握氣候,魚池增氧、投餌,一鍵搞定。”

  9日,在六合水產基地辦公室的監控大屏上,管理員打開水產養殖物聯網管控系統,育苗基地水溫、PH值、溶解氧等監測數據滾動刷新,氣溫、雨量、光照等環境參數一目了然。

  只需用電腦或手機登錄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即可遠程控制增氧、投餌和換水。“不僅省去了來回奔波池塘的麻煩,也更加科學準確!”有30多年養殖經驗的鄭工說。經測算,可降低勞動量40%,節約電費38%左右。

  在潛江,坐在潛江市農業局辦公室,移動電腦鼠標,打開后臺系統,可以實時看到一塊塊位于后湖管理區關廟分場軍墾隊的蝦鄉稻作物生長情況。“潛江市蝦稻共作種養模式環境監測”是湖北省農業廳在潛江設立的一個點。

  稻田四周裝上了傳感器和高清攝像機。該局經濟信息科科長謝松文介紹,消費者可隨時登錄網站,實時實景了解,“這將有助于潛江市蝦鄉稻產銷。”

  到農戶大田的距離,還有點遠

  “我省農業物聯網,只能算開了個頭。”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焦泰文坦言,前不久,湖北省市農業部門赴滬、皖考察農業物聯網建設,“震撼很大,壓力很大。”

  在上海、安徽兩地,大田作物物聯網建設初見成效,安徽初步建立了小麥“四情”(苗情、災情、病蟲情、墑情)監測調度系統;農業生產主體應用物聯網成效明顯,安徽已有112家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開展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技術應用廣泛,上海200多家蔬菜標準園6萬多畝綠葉菜種植基地,質量可追溯。

  “人家已經初具規模、形成氣候,湖北省零星、小而散。”焦泰文坦陳。

  瓶頸何在?資金投入是首要問題。-一套物聯網設備,因其核心傳感器的不同,價格從一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普通種植大田的農民是無力承擔的。2013年,福娃集團投資在有機稻基地建立了農田信息監控平臺。“500畝稻田設施投入就要57萬余元,此外,運維費用成本高。”集團負責人方冰表示。

  上海、安徽通過財政資金杠桿,引導市場主體應用。而在湖北省,政府投入還不足、社會力量投資少之又少,多元投入體系尚未形成。

  由于投入成本高,依靠民間市場自發投入難以驅動產業發展,必須依靠政府先行引導示范。

  此外,缺乏既懂農業技術又懂物聯網的復合型人才。這都讓湖北省農業物聯網到農戶大田的距離,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星火燎原,路在何方?

  湖北省農業發展面臨著資源與環境等約束,迫切需要加強農業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細化管理水平。

  張昌爾副書記強調,要把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兩者結合起來,高點謀劃,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加快湖北省農業物聯網發展步伐,實現農業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有效對接,助推湖北省現代農業再上新臺階。

  “農業物聯網重點在頂層設計、政策扶持、推進機制等方面尋求突破,才能變盆景為風景。”焦泰文說。

  據了解,目前全省的農業信息采集,由不同部門和行業歸口管理,缺乏統一規劃和標準,部門分割、行業割據造成數據共享困難,形成服務孤島,難以推動物聯網規模發展,發揮智能決策作用。

  上海將農業物聯網作為指揮城市建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加以推進,安徽確定了農業物聯網工程示范縣、示范點。焦泰文認為,當務之急,我省應加強統籌規劃,做好頂層設計。

  不少農企呼吁,政府應設立財政專項資金用于試點,引導社會資金投資物聯網產業。與此同時,積極培育農業物聯網各環節、各領域的龍頭企業,突破薄弱環節,形成完整、協調和實力強的農業物聯網產業鏈。

  何為農業物聯網?

  農業物聯網,就是借助傳感器、云通信、云計算等手段,實現對農產品的生長環境及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等過程的精準化、智能化管理。

  隨著信息化進程加快,利用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搶占農業發展制高點,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信息化,已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