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孟寶宏:物聯網將為軍事領域帶來新變革

孟寶宏:物聯網將為軍事領域帶來新變革

2012/3/9 10:46:53

      當前,物聯網正在強勢崛起。物聯網在軍事應用,也成為世界各軍事強國持續關注、謀求重點突破的課題。
 
        物聯網軍事應用的核心意義,重在圍繞戰場態勢感知、智能分析判斷和行動過程控制等因素,使系統實現全方位、全時域、全頻譜的有效運行,從而破除“戰爭迷霧”,提高戰場對己方的透明度,全面提升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物聯網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必將成為未來一體化聯合作戰指揮決策的輔助支撐,成為未來信息化戰場指揮員、戰斗員呼風喚雨的無形利器。那么,應當如何認識、預判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大勢,讓物聯網技術成為加快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有力引擎?圍繞這一話題,我們近日對國防信息學院通信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孟寶宏進行了專訪。

  
        問:據我們所知,物聯網已成為當今時代人們并不陌生的新詞匯。那么,結合軍事應用,我們應如何深刻認識和理解物聯網?
 
        答:物聯網,實質上就是“物物相連的網絡”。用于軍事領域的物聯網,我們稱之為軍事物聯網。它是指把軍事實物通過各種軍事信息傳感系統,與軍事信息網絡連接,進行軍事信息交換和通信,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從概念上理解,軍事物聯網從屬于網絡,它聯結的是軍事領域物與物、物與人等各種軍事要素。每個軍事要素,如單兵、武器裝備和相關物資,都是一個網絡節點,具有感知、定位、跟蹤、識別,靜態圖像與動態視頻傳輸,以及智能管理和控制等功能,它是實現人與信息化武器裝備、設備、設施最佳結合的重要支撐手段。如美軍的單兵信息系統,既能接入戰術互聯網,對上收發統一的戰場態勢圖、行動計劃表、火力支援計劃書等信息,還能對下進行班組內廣播或點對點保密通話,班組內的所有人員,實際上已經融入由戰術互聯網組織的聯合作戰體系,其作戰能力隨著聯合的增強而倍增。
 
        問:剛才您對軍事物聯網的概念和含義進行了扼要的介紹,按您所說,軍事物聯網屬于一種網絡,那么又該如何理解軍事物聯網和軍事信息網之間的關系?
 
        答:我們說軍事物聯網屬于一種網絡,講的是這個概念的屬性。但軍事物聯網和軍事信息網是不同范疇的兩種網絡,軍事物聯網聯接的是軍事物質世界,軍事信息網是軍事信息天地的網絡,前者屬于物質世界范疇,后者屬于虛擬世界范疇。軍事信息網與軍事物聯網兩者之間相互聯系,互為支撐,共同構建一個信息化戰場基礎網絡體系。
 
        軍事信息網是軍事物聯網的基礎和依托,軍事物聯網是軍事信息網絡的延伸和拓展。在信息化戰場上,軍事信息網與軍事物聯網融為一體,為信息賦能提供了嶄新的手段,從而使戰場物質能量精確釋放成為可能。如,1999年科索沃戰爭,南聯盟空軍副司令親自駕機升空,力圖以其高超的空戰技能和豐富經驗與北約空軍展開空中格斗,但遺憾的是眨眼間就被北約空軍擊落,那一刻信息編織的“從傳感器直達射手”的無縫鏈接體系,宣告了機械化戰爭單打獨斗作戰樣式的終結。
 
        硝煙戰場上的“新寵兒”
 
        問:剛才,通過您的介紹,使我們對軍事物聯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請您把軍事物聯網的發展由來給我們作個簡單介紹。
 
        答:對于軍事物聯網的發展,雖說是當下熱門軍事話題,其實由來已久。它始于戰爭需要,并在戰爭實踐應用中發展。軍事物聯網的傳感器系統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美軍使用無人值守的震動傳感器“熱帶樹”監聽“胡志明小道”上來往的車輛。當人員、車輛等目標在其附近行進時,“熱帶樹”便能探測到目標產生的震動和聲響信息,并立即將數據通過無線電發給指揮中心。指揮管理中心對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行進人員、車輛的位置、規模和行進方向等信息,爾后指揮空中戰機實施轟炸。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戰爭實踐,到伊拉克戰爭,隨著軍事信息技術的發展進步,軍事物聯網終于登上現代戰爭舞臺。當時,美軍中央戰區指揮官湯米·菲利克斯命令,任何進入其所轄戰區的物資必須貼有RFID標簽(射頻識別電子標簽),其目的就是要得到一張動態物流全景圖。按照這張全景圖,后勤補給可以獲得更快、更精確、更實時的信息,大大縮短了美軍的平均后勤補給時間,極大提高了后勤物資保障的效率。
 
        問:據我們了解,物聯網一經用于現代戰場,充分顯示了其獨特的魅力,請您談一談軍事物聯網的應用現狀如何?
 
        答: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作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得到世界各國和軍隊的高度重視。由于軍事物聯網無線傳感系統非常適合應用于惡劣的戰場環境,包括偵察敵情、監控兵力、裝備和物資,判斷生物化學攻擊等多方面用途,引起了世界許多國家的軍事部門、工業界和學術界的極大關注。
 
        美國國防部和各軍事部門都對傳感器網絡給予了高度重視,把傳感器網絡作為一個重要研究領域,開展了收集戰場信息的“智能微塵”系統、遠程監視戰場環境的“倫巴斯”系統、偵聽武器平臺運動的“沙地直線”、專門偵收電磁信號的“狼群”系統等一系列軍事傳感器網絡系統的研究與應用。
 
        日本、英國、意大利、巴西等國家和軍隊也對無線傳感器網絡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紛紛展開了無線傳感器網絡軍事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繼美軍之后,許多發達國家軍隊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物聯網技術來進行軍用物資的管理,以色列軍方于2005年開始采用RFID技術來管理軍隊后勤供應,嘗試采用RFID技術來儲存、管理軍事物資,追蹤管理資產運轉過程,實現了對軍用物資的全程透明跟蹤管理。
 
        未來戰場因物聯網而改變
 
        問:軍事物聯網的發展既然如此超乎想象,那么,它在現代戰場上是怎么樣應用的?
 
        答:物聯網讓物體能“看見”、可“交流”,會“思考”,聽“指揮”,使得沉默的物體也好像擁有了智慧。戰場上的情況發生即發現,指戰員的應變過程想到即做到,真正實現了讓戰場隨“心”而動。具體來講,軍事物聯網在現代戰場的應用是廣泛的,既可用于戰場感知,又能用于智能控制,還可用于精確保障等。
 
        戰場戰術感知系統,通常采用無人飛機或火炮拋擲方式,向敵方重點目標地域布撒聲、光、電磁、震動、加速度等微型綜合傳感器,近距離偵察感知目標地區作戰地形、敵軍部署、裝備特性及部隊活動行蹤、動向等;可與衛星、飛機、艦艇上的各類傳感器有機融合,形成全方位、全頻譜、全時域的全維偵察監視預警體系,從而提供準確的目標定位與效果評估。
 
       “裝備卡”識別系統,則在各類軍用車輛、車載武器平臺及飛機、艦船等加裝單項或綜合傳感器,實現對軍用車輛和武器平臺等定位、分布與聚集地、運動狀態、使用壽命周期等實現狀態感知;對武器裝備完好率、保養情況等實現狀態感知;對聯合作戰信息系統,實現宏觀監控與管理。
 
       讀寫電子信息標簽系統,通常在各類軍用物資上附加統一的相關信息電子標簽,通過讀寫器自動識別和定位分類,可以實施快速收發作業,并實現從生產線、倉庫到散兵線的全程動態監控;在物流系統中利用射頻識別與衛星定位技術,可以完成重要物資的定位、尋找、管理和高效作業。
 
        單兵電子生命監測系統,通常采用先進的RFID、無線通信等技術,有效實現生命體征動態監測和衛勤伴隨保障,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好應急救援準備,精確調度衛勤力量與資源,全面提升衛勤保障能力。
 
        無人執行器,包括無人偵察機、無人駕駛的車輛、小型無人潛艇/船艇和軍用機器人等,具備獨立遂行作戰任務的能力,其巨大的軍事潛能和超強的作戰功效,使其成為未來戰場上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軍事力量,受到了軍事強國的高度重視。
 
        問:軍事物聯網的發展和應用既然如此廣泛,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它對未來戰場的影響?
 
        答:軍事物聯網在現代戰場上的應用,已經初步顯示了它巨大的軍事潛能和超強的作戰功效,可以預見,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也將對軍事領域帶來新的變革。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智光節能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瀛海建材余熱發電機組首次啟動成功

智光電氣臺州電廠給水泵系統節能改造項目成功投運

智光節能榮登2014年度全國節能服務公司百強榜第五位

索引程序編程凸輪表

奧越信300系列PLC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