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傾心教育,贏在未來
文/gongkong 張瑩
導語:當前,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動下,科技競爭已經成為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科技競爭,核心就是人才競爭。隨著國民基礎建設步伐的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形勢權重的加大,自動化領域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培養適應自動化行業發展趨勢的高科技人才,為自動化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不竭動力,成為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關鍵。越來越多的企業聯合國內多所院校正在以不同形式開展了“產學研”相關活動,助力中國工程教育的發展,使企業品牌得以永續發展,NI就屬于其中一家。
正文: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簡稱NI)一直以推動創新教學,實現高效科研,助力中國工程教育發展為己任。近期,NI在北京成功舉辦了第七屆NI高校教師交流會(Professor Day 2011)。六年來,它致力于為全國高校教師提供一個分享工程教育創新理念與前沿技術的平臺,為廣大教師展示教學成果交流科研經驗的同時,也發展成為學生作品集中展示的平臺。對于教育領域多年來持續的關注,使NI人始終能敏銳地意識到工程教育所存在的各種挑戰和機遇,適時提出應對解決方案。
為教學實踐量體裁衣的NI myDAQ平臺
目前,我國工程教育在規模上已居世界首位,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工程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在工程教學上存在的問題依然是理論與實際應用脫節、學生們缺乏動手與實踐能力以及系統設計的概念等。為盡力解決工程教育所面臨的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實踐并體驗真實的電路和硬件,降低工程類專業的教學成本。NI通過多方努力,結合企業自身的優勢,為工程專業類的學生提供了NI myDAQ便攜式教學設備,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工程創新意識。
myDAQ是NI專為工程類學生量身定制的,為學生工程創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實時,使學生們外借實驗儀器設備成為可能。學生們無需跑到實驗室使用設備,便可在家里、在宿舍、在公園、甚至在任何地方與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連接,與他們身邊真實工程對象進行親密接觸。它不同于一般的數據采集設備,而是虛擬儀器教學套件中的實踐創新平臺。該設備由NI設計,采用了德州儀器提供的模擬電路芯片,包含數據轉換器、放大器、各種接口及電源管理器件。NI myDAQ通過提供8種基于LabVIEW的儀器幫助教師和學生跨越從理論到動手實踐的鴻溝,這些儀器包括了數字萬用表、示波器、函數發生器、Bode圖儀、動態信號分析儀、任意波形發生器以及數字I/O,可以幫助學生擴大自己進行工程創新動手實踐的范圍。
該設備的推出與NI在這次Professor Day 2011交流會提出的“Do Engineering”這一全新理念相結合,為教師解決從理論到實現,深化系統設計概念開啟了全新的思路。NI中國院校市場經理徐赟進行了補充說明:“myDAQ是一款專為學生量身定制的測量、分析與控制設備,為那些希望學生在課后作業以及課外學習當中進行動手實踐的教授們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據了解,目前全美已有多家大學正在開發基于NI myDAQ的核心課程,NI表示將持續為學生與教學機構提供更多的共享資源,通過不斷的創新,提高中國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推動創新科研,開創科技未來新局面
我國政府一直提倡并重視企業與高校之間發展“產學研”的合作模式,近幾年自動化領域的廠商根據自身特點及需求進入到我國的教育領域,比如與高校共建實驗室,研究和開發課題;在高校開展各種實踐創新的比賽等等,這些都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作出了貢獻。對于NI來說,它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與實踐中的問題,盡量縮短二者的差距。
我們了解到業內很多自動化公司與高校建立合作,會建立與自己公司產品研發相關的實驗室,讓學生和老師能夠長期的對公司品牌或產品保持關注,然而現實中很多實驗室建成之后并沒有起到真正實驗研發的作用,也未向學生進行廣泛的開放,導致實驗室功能慢慢的褪化。對于NI來說,它與高校合作的理念杜絕了此類現象的發生。
徐赟說:“其實這種現象就好比我把產品賣出去卻無人使用一樣,這種現象比不賣產品更讓人心慌。我們找到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先讓老師使用起來。”為了幫助國內老師能夠熟練使用NI提供的平臺,NI公司開發了很多課件,開發課件目的就是為了盤活實驗室設備。徐赟進一步解釋說:“如果你把一件產品放在那里,沒有課件的支持,老師很有可能就不會使用。”在教學形式上,NI鼓勵老師采取項目教學方式,可以由NI負責講解相關的的實驗平臺與應用案例,從而啟發學生提出具體的項目方案,并和授課老師一起針對學生的項目提出建議,全程參與從前期方案,到中期評審,到期末答辯的全過程,幫助學生和老師真正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
NI對于中國工程教育的創新不僅局限于此。截止目前,NI在國內舉辦Professor Day 2011交流會已經第七屆,它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使老師與老師之間在教學方法上的進行借鑒與學習,同時NI借此機會向高校老師傳遞國外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
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加強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為未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NI面向高校開展了專題研討會,舉辦學生畢業設計競賽以及全國虛擬儀器大賽。其中,NI畢業設計競賽已經在高校中成為了一年一度的經典賽事,而且富有特色。NI幫助即將畢業的學生完成理論到實踐的轉變,也就是說NI為學生提供LabVIEW或其他軟件硬件產品作為畢業設計的工具,并鼓勵老師、支持和組織學生參加大賽,不但給獲獎學生的畢業設計競賽評獎,同時給指導老師給予相關獎勵。徐赟表示,目前畢業設計競賽有來自全國84個學校參加,希望來來三到五年實踐,中國工科類院校都可以接觸到NI的平臺,使用NI的軟件和硬件,讓中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更加緊密。
為了幫助職業院校的高職和中職學生就業,NI針對這些職業院校制定了專門的計劃,比如NI與中科泛華合作專門針對高職教育開發了實訓系統,模擬真實生產線讓學生們學會如何調制,維修、操作等技能。ELVIS和myDAQ的平臺對于高職很多課程教學具有實際操作意義。
NI的企業責任還表現在為高校畢業生推薦實習或就業的機會。徐赟說:“NI會定期在高校舉辦宣講會,與高校合作提供實習的崗位,希望將實習渠道做成一個系統工作。這已在我們的計劃之中。”
結語:教育是一個永久的話題,在這個話題面前,我們看到有的企業是浮于表面,它們看重的是品牌宣傳與推廣,然而真正能將教學與實踐做到深入的又有幾家?NI算是其中一家,從教師到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平臺的搭建它一直在為此而努力著。

提交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