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和利時電機:“以人為本”的啟示

和利時電機:“以人為本”的啟示

——— 和利時電機公司總經理姚宏博士專訪
  某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認為它必須具備5個特點:“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和流不掉”。有了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從事任何行業的企業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持之以恒。經歷了15年風風雨雨的和利時電機,擁有在運動控制領域一貫的良好口碑和羨煞旁人的團隊凝聚力,為了找尋背后的原因,筆者一行兩人來到和利時電機一探究竟,聽到最多的是“員工”、“穩健”、“低調”等樸素的話語。


  “寬松、和諧、高效”是和利時電機的企業文化,也是筆者在公司辦公空間中的切身感受。作為一個把運動控制產品和光機電一體化系統的集成及服務作為經營方向的公司,在國外品牌的多年夾擊之下,如何堅定的走出一條自主創新之路?它做了什么來讓員工找到共同的事業?在經歷了十余年的歷程,它是如何調動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始終如一地堅持既定方向?和利時電機公司總經理姚宏博士解出了自己的方程式。

 

  “自動化企業從創建到發展,路該怎么走,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我認為主要分為以下幾項內容,首先在創業之初,我們就有明確的公司定位和行業定位,就是要做一個技術型公司。在企業發展道路上,和利時公司秉承鮮明的經營理念,公司先做強后再試圖做大,將核心業務做深做精;追求長久生存、穩中求進。這使得公司從創建到今天幾乎沒走過大的彎路,一直按既定目標向前發展。”


  “公司的發展十分注重團隊的建設,特別對于像和利時電機這樣的技術型公司,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我們在團隊的建設上主要體現在團隊穩定,團隊培養和團隊發揮三個階段。創業初期,公司主要人員為應屆畢業生,應屆生最缺少的就是四個意識:產品意識、質量意識、市場意識,以及正確看待公司問題的協作意識。所以團隊的培養主要就是意識的培養。公司在如何穩定團隊方面,最重要的是讓員工清楚公司發展、個人發展及個人收入這三者的關系,同時公司要讓每名員工每年都能夠感受到這三者的進步和變化。這3點都能達到了,員工怎么會不穩定呢?另外,我們在招聘新員工的時候總會問他3個問題:一、你喜歡做這件事嗎?二、你覺得有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三、你覺得做這件事有什么困難,什么地方需要公司幫助你解決?如果滿足上述三點,相信每個人工作起來都很有樂趣,壓力會來自自身,效率也會很高。”


  “關于企業文化,歸根結底就是價值觀的問題,價值觀其實就是所追求的目標。企業價值觀和員工價值觀要基本吻合,企業文化才能更好發展。在管理模式方面,其實管理的目的就是解決公司目前存在的問題,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花樣翻新和照搬套用,所以企業要結合自身現狀不斷自主創新,摸索適合自己的管理模式,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必須要處理好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關系,也就是管理流程和效率的關系。兩個關系的協調要根據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隨時做出調整。當公司發展初期,人少,基礎薄,完全可以采取人性化管理,追求極高的效率。隨著公司的發展,人數增多,各職能部門逐步建立,制度化和流程化管理就要跟上,否則就會降低效率。現階段在和利時的管理中,人性化管理仍占相當大的比重,目的就是調動員工的智慧和激情,增強員工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來彌補單靠制度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創新方面,公司允許員工犯錯誤,給員工充分的機會,都是人性化管理的體現。”


  “談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很多人認為核心競爭力就是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這是不全面的。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要考慮多種因素,文化、人、市場、管理模式、技術因素、市場服務、品牌等等。和利時打造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兩方面,第一不斷創新,第二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并且把它做精、做好。”


  不錯,技術、產品都是可以轉移,可以變動的,但核心價值觀卻不行,正如可以搶走一個人所有的一切,但搶不走他的精神一樣。很多企業口口聲聲說“以人為本”,實際上卻根本不尊重和信任員工,純粹是一個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在和利時電機,沒有更多的言語,只有實際的執行,文化的穩健“乘以”技術的創新帶來了務實的效果,這也許就是博士總經理注入公司的獨特DNA吧。


  有人稱“站在懸崖邊上”的聯想公司和上海振華港機剛剛更名的現狀,便可一窺金融危機的影響,引用姚博士的話說:“在金融危機這種大環境下,每個企業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和利時電機的產品面向各個行業,跨度比較大,07年我們已經感覺到了危機的存在,所以08年開始著手做準備,對產品進行調整,針對新形勢下的產品投入研發,銷售中刻意分出產品的一些主次,重點和非重點。所以金融危機到來對和利時電機的影響不是很大。比如08年前三個季度銷售量基本與增幅最大的07年持平,第四季度銷售額有所下滑,但幅度不大。09年1、2季度比08年同期的銷售量有很大增長,這說明公司針對新形勢下準備的新品初見成效。”


  “一方面公司的新品是應對金融危機做出的調整,但也是在我們長期規劃之中的結果。我們在開發新產品方面的指導思想,就是形成產品差異化。我們會針對市場和同行產品,以及用戶需求做比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家成本高我們降低成本,人家服務差,我們加強產品的服務,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就是實現差異化。”


  “目前很多企業的發展都有向集成發展的趨勢。我認為,產品多樣化,集成化不是企業做出來的,而是貼近用戶需求的必然結果。和利時電機在這種潮流前該怎么做呢?首先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相比還比較落后,因此要不斷追趕世界先進公司,在產品品質、性能、功能上提高。第二,本土用戶的一些需求國外企業不能滿足,本土企業可以爭取這些國內用戶。第三,就是差異化。目前產品市場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更好的開發,滿足用戶需求。和利時的最大優勢就是技術優勢,我們能針對用戶的特定需求開發出新產品,在某些行業比國外的大公司反應更快,更有競爭力。”


  “和利時現在的產品研發人員按專業劃分,因為任何類別的產品都有共同的地方。這樣,一個技術人員可以參與多個產品的研發,能使他的技術應用得更加充分,解決了產品多人員少的問題。除了提供產品,公司也為用戶提供相應的配套方案。做自己擅長的事,不擅長的事交給別人,這樣可以整合資源,不會浪費。這也是公司穩健發展的原因。和利時前幾年傾向于滿足市場需求,現在新產品研發超前市場一拍,這與公司能力和市場變化有關系。太超前的東西市場變化難以預料,用戶不一定能接受,而一味滿足市場,等你的產品做出來了,別人都已經進入了市場,你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滿足市場需求和引導市場兩方面的側重要不斷調整。公司不但要把握市場,還要引導用戶的水平隨之增長。企業與用戶不是相互買賣的關系,而是相互依賴的,要讓用戶相信,除了產品本身還可以得到更多的附加價值,能從未來獲利。也就是做市場和用戶值得信賴的企業。”


  企業不需要富麗堂皇的外表和張揚,重要的是要針對自身的不足不斷地去解決問題,不斷地完善自己。“低調”是筆者完成采訪任務離開時映在腦海中的兩個字,和利時電機在多年的發展中以及應對當前經濟危機中始終保持了應有的低調,始終把“長久生存”作為企業的首要戰略,在現在這個喧囂的社會顯得彌足珍貴的低調,由信心映射出來的低調。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乘勢而來 共赴上海 | 和利時電機邀您同聚ITMA紡織機械展

紡機新品 | 全新紗線上油裝置:智能油盒

和利時電機動感平臺控制系統,打造沉浸式感官體驗

和利時電機推出15060系列伺服電動輪

和利時電機低壓伺服驅動的STO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