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工業電腦王研華 準備在中國稱霸

工業電腦王研華 準備在中國稱霸

——— 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慢工出細活的實踐家
2009/7/15 9:05:00

  或許是怕職業股東來鬧場,很多上市柜公司會很有「默契」的擠在同一天開股東會,但是工業計算機龍頭——研華(2395)科技的股東會,卻一定會想辦法提早舉行。因為董事長劉克振擔心的是:「我很怕營運沒什么問題,職業股東以后不想來了,怎么辦?」
  職業股東其實不簡單,能夠熟讀財務資訊,在雞蛋里挑骨頭,往往把公司經營階層搞得哭笑不得。沒想到劉克振最需要的,反而是投資人雞蛋里挑骨頭,多出些「考題」。
  研華有一項傲人的紀錄:從公司成立開始,就不曾虧損過,至今已保持26年之久。「研華的公司治理、正派經營,是我最敢大聲講的。有時候我叫高階主管改進,已經叫不動,換由職業股東來質疑,對他們的教育效果超級好!」
  在優異的企業形象下,劉克振需要更多的建言,來了解到底還有哪邊出問題?因為再怎么看,都覺得研華的產業地位和營收水平,應不僅于此。

不管做什么產品 都要達到Leader地位
  研華的主要營業內容是工業電腦(簡稱IPC),諸如捷運站的驗票機臺、公共場合的資訊查閱機臺、工廠內的大型電腦系統,都是工業電腦的領域,也是研華涉獵的業務。這個產業,在號稱「PC島」的臺灣,比較不吃香;但是在國際上,可是比個人PC產值更大的主產業,國際大廠有奇異(GE)、西門子(Siemens)、Honeywell等。
  「倒不是我刻意要選擇這條路,是因為當年在HP(惠普),我就是負責儀器方面的業務,比較熟悉。」劉克振說,創業時的因緣際會大于個性因素,但創業后,他有個很清楚的理念,就是不管做哪個產品,一定要做到「Leader(領導)」地位。
  IPC 領域,很適合劉克振實現Leader 的期待。因為IPC 的運用相當多元,不是以大量取勝,只要能做到完善的整體服務,就能架起進入障礙,而且毛利率高、客戶依賴度也高。更重要的是,一個營運模式成功后,可以很快的復制,「就好像先開了一家好吃又受歡迎的餐廳,想要再開分店并不困難,然后慢慢拓展。」


做一家退休定存股 投資人不會受傷害
  這樣的模式很踏實,劉克振帶著研華一步一步,從各個小產品線的Leader,穩穩做到臺灣龍頭,某些產品線更早已是全球龍頭。此時,一個疑惑浮現了,既然都是Leader級的,價值也塑造出來,為何無法創造爆發性成長?常年毛利高、獲利佳、股價溫,很多記者或法人談到研華,已經找不出新鮮的形容詞。
  對此,劉克振說,「我很保守,也許是過度保守了。對公司營運的期許,就是做一家退休定存股,投資人買我們絕對不怕受傷,股價高高低低只會害人,有什么意思嘛!」

  但這并不僅是股價起伏的問題。目前市場多半認同,未來最大的成長契機在中國,研華是目前臺灣切入中國最深的IPC廠商,甚至比中國本土廠商做得更好,在青康藏高原的鐵路控管系統,以及大西部的風力發電系統,都早已有研華的產品,總該有一個更大的成長曲線。
  沉吟了一下,劉克振坦言,幾年前他就認為「照道理,應該會出現高速成長」,他預測了幾次成長期,卻還沒有發生。「所以我也不敢講了。」不敢講,并不代表劉克振失去信心,而是發現要做的事還不少。


雜貨店轉型專門店 要當IPC界的「臺積電」
  2005年,劉克振決定轉投資伍豐(8076),后來因為雙方沒有順利合作,研華全數出脫伍豐持股,獲利超過7倍。合作雖破局,卻讓劉克振發覺一個硬道理:「工業電腦不能當雜貨店,要當專賣店。伍豐就是因為非常專心做博弈,市場才會認同給予超高股價。」
  近幾年,劉克振把原本五花八門的產品線,垂直整合,分成每個專精的產品部門,然后和華碩(2357)共同合資成立研碩,專門負責做「中央廚房」,幫忙提供各產品部門可通用的材料、板子。往后,更希望研碩能供貨給全體IPC中小型廠商,讓各廠商只須專心作產品設計即可。

  這個概念,就好像是臺積電(2330)與IC設計廠商的關系。「我不敢說自己像臺積電那么偉大,但是IPC產業確實需要整合,走專門路線,不然會有很多小廠被淘汰。」劉克振說,研碩畢竟是研華轉投資,怕其它IPC廠不信任,他還特別請來前英特爾臺灣區總經理吳惠瑜,專門幫研碩塑造品牌形象,希望研碩未來能真正成為IPC界的臺積電。
  劉克振更語出驚人:「你們看現在股價40元以下的IPC廠商,大都是雜貨店!」顯然股價對他來說,仍有一定的意涵,就算強調不要起伏,內心也總希望是長期保持高水平,代表研華的價值。


雄心難掩 搶當中國最大工控公司
  現階段,研華本身已經做好產品垂直整合,接下來要做的,是行銷市場的策略轉變。「過去我們是以臺灣為母體,面對海外5大區域。現在我們將以大中華為母體,其它地區為輔,采二分法。」過去研華在中國已有一席之地,未來劉克振將更聚焦中國,他的腦袋里,藏有一個更大的企圖心。
  「中國,還沒有一個大型工控公司(集合所有工業自動化產品和服務的公司,像GE 便是)。這個位置現在是空的,研華很有機會搶到!」劉克振此言一出,氣氛頓時不同,總被形容成樸實、保守、工程師性格的他,過去26年不虧損的紀錄猶如在打地基,未來的雄心將是在中國筑起摩天樓。
  他預測往后研華的5大產品領域,按排名會是電信網絡、醫療、零售業、交通控制、能源,「除了電信網絡會是國際化的全面興起,其余4個領域,都會以大中華區為主要銷售區域。」
  「為什么巴菲特開股東會人山人海,我們研華開股東會,真正的股東都沒有人要來?」最后,劉克振又半開玩笑的抱怨了一下。也許,他想要的不只是股東在穩健的財務數字中,給予建議或肯定,而是能夠不錯過研華沉潛多年、即將醞釀出來的成長爆發力。

① 嵌入式的工業電腦是研華最強項,比起個人PC好像看似冷門的商品,但產值卻不遜于PC產業。
② 研華的產品行銷18個國家、39個城市,往后將會以兩岸為發展主體,尤其希望能在中國稱霸。
③ 劉克振找華碩合資成立研碩,希望能讓研碩具備臺積電的功能,提供整體工業電腦廠商基礎的原料和板子
④ 劉克振平日作風樸實、愛閱讀,研華內部有讀書會,參加過的人都直呼「要很認真的準備!」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研華發布RK3588 SMARC 2.1核心模塊ROM-6881

研華與臻鼎達成戰略合作

加速推進邊緣AI應用落地,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

AI引爆邊緣計算變革,塑造嵌入式產業新未來

超越尺寸限制:ROM-2820 OSM超小型核心板迎接HMI創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