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中國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問題

中國光伏發電產業發展的問題

2009/6/8 11:11:28
       從總體上來講,中國的光伏發電產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生產規模小。目前的4個單晶硅光伏電池生產廠,基本上保持在1987一1990年引進時的生產規模和技術工藝水平。各廠在引進時都稱年生產能力為IMW,但各廠都在不同的工藝環節上存在著“瓶頸”,因此:實際年生產能力都在0.5MW左右,所以中國晶體硅光伏電池的全國總計年生產能力僅為2MW。1998年中、國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的年產量為1.8MW,僅占世界光伏電池總產量的1.14%。生產的規?;潭?,比國外的5一20Mw的生產規模低一個數量級。
      (2)技術水平較低。目前中國商品單晶硅光伏電池組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多在11%一12%之間;組件的封裝水平較低,有的組件經過3一5年的使用有發黃、起泡、焊線脫落、效率下降等現象;組件的實際使用壽命,也不如國外產品。至今尚無多晶硅光伏電池的生產工廠。非晶硅光伏電池廠只能生產單結電池,穩定性較差,轉換效率較低,尚不能生產雙結和三結電池。
      (3)平衡設備薄弱落后。光伏發電用的控制器、逆變器等關鍵平衡設備,至今尚無具有一定規模的、擁有較先進生產和檢測設備的專業工廠生產,僅在幾個研究所等單位有小量的生產,技術性能不夠高,可靠性較低,品種規格少,價格也高,更談不上研究開發更先進的產品。
      (4)專用材料的國產化程度不高。銀漿、低鐵鋼化玻璃、PVF等關鍵封裝材料尚未真正實現國產化。國家曾把專用材料的國產化列入“八五”攻關計劃,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性能仍然不如國外產品,各生產廠為保證產品質量,目前許多專用材料仍然依靠從國外進口。
      (5)成本、價格高。目前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的生產成本約為26一30元/Wp,平均售價約為40一45元/Wp,成本和售價均高于國外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