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重慶,結緣儀表與自動化

重慶,結緣儀表與自動化

——— 采訪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王小若主任
2007/11/6 20:26:00
自動化與儀表,工業系統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門類繁多而應用廣泛。其歷史之悠久使人很容易把它當作一個傳統產業,而實際上真正的發展來自于計算機技術的騰飛。傳統工業與新興技術的結合,正是這個產業的特質。
如此重要的產業,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位列16個優先發展的自主創新產業之一,卻很尋覓明顯的產業聚集。在諸多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中,也很難看到關于自動化的主題。
是少于認知還是缺乏基礎?抑或本就是被忽略的一個產業機會。
不過,一切將止于和始于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全國首個“自動化與儀表”高技術產業園區。
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王小若主任
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王小若主任

實際上,這個名字在今年已經不再陌生——重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集體參與多國儀器儀表展,Honeywell進駐重慶,川儀、中智聯進駐園區新廠房等等,諸多業內重要事件就發生在重慶。而中國工控網在經歷和報道了這些重要事件之后,也有幸采訪到了重慶高新技術開發區王小若主任。

中國工控網:作為記者,我去過很多地方,譬如軟件、電子制造、制藥等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名號都聽到過,然而選擇自動化和儀表作為園區主導產業卻唯有重慶一家。您如何看待高新技術園區這一命題?如何做出了這樣的產業選擇?
王主任:首先我們談談高新技術的概念,國人一直多受誤導,似乎非要與軟件、網絡甚至火箭、衛星之類關聯才能算作高新技術。
然而,只要以技術為關鍵競爭力,并且技術水平高于行業的平均水平,這樣的企業就被稱為高技術企業。技術導向、人才密集、利潤豐厚往往是這些企業的特點。
如果你具備足夠的商業經驗,會發現,在實際中,眾多的高技術更多的是蘊藏在傳統產業中的。譬如國外有很多不大的家族企業,大眾并不了解,但在其所擅長的領域,可能是一個特殊的齒輪或者某個定制的部件,其水平往往是世界領先,而技術總是這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再譬如,紡織行業,中國的強勢所在,當然,更多的是利用廉價勞動力支撐企業競爭,但如果有某個企業希望把成衣設計或者面料的研究放在園區,我肯定是舉雙手贊成的,因為這種研發階段的機構,技術是密集的,他們是靠技術創造價值的,這就是高技術園區真正所需的內涵。
廣義上來講,符合這一標準的企業都符合入住園區的基本條件。但實際運作如同企業經營,中國數十個高新技術園區,要在競爭中取勝,實現園區的可持續高速發展,必然要選擇能夠最佳利用自身資源的差異化戰略。
因地制宜,如果您對重慶有所了解,會發現這是西南諸城中工業味道最為濃厚的一個城市。再觀察重慶的經濟基礎,很容易發現幾個支撐行業,摩托已不必說,已經進入世界之強的位置;再者就是儀表,川儀的行業地位數十年前已經名噪天下,如今依然是行業龍頭,其周邊更是云集了一批國有或者民營的儀表企業。儀表是重慶的區位優勢,這一點是明確的。
自動化與儀表是典型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即完全符合高技術這個命題。作為內行人,我想不需對您多做解釋。此外,從產業基礎上看,目前重慶還多局限于儀表,而對于控制、傳動等等更大的市場空間,還未涉足,這一點也表明了選擇此命題將會有多么大的成長空間。
在明確這個命題之后,從重慶市政府,到園區管委會都傾注了大量的資源在這上面。譬如,園區已經與業內的主要協會、學會達成了合作,在剛才結束的多國儀器儀表展晚宴上,想必您也看到了我們園區的專題介紹。這在以前的業內活動上,恐怕是沒有的。
總之,有基礎、有空間、有決心、有投入,當然還有正確的方法,這就是我們選擇自動化與儀表作為園區定位的主要考慮,也是現在全力以赴的事業。

中國工控網:重慶偏處西南,對于一個自動化企業,尤其是國外的自動化巨頭,您認為最能說服其在渝設立基地的因素會是什么?
王主任:對于這個問題,我想拆解為兩個部分,首先是這些企業是否會有在中國會有大的投資規劃,其次這些投資能否落到園區中來。即有沒有機會,如何把握機會。
我跟很多國外的企業交流過,說實話,還有挺多壓根沒聽說過重慶。“上海”是他們最熟知的,也是這些企業登陸中國往往選擇的第一站。
但是,您要注意,中國已經不是改革開放之處,這些自動化企業也已經不是淺嘗試水的階段。西門子、三菱、Honeywell、Emerson、Schneider,哪個自動化巨頭不是在中國經營了十余年。他們已經開始植根中國,即已經從開始的代理商經營、設立辦事處運營深入到了將生產、研發轉移到中國的階段;西部開發,市場成熟等因素也促使他們從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最初登陸點輻射到內地,追求更大的內地市場,同樣也追球更低的運營成本。
從剛才所說,您會發現兩件事情。第一,現在已經開始進入這些公司在中國設立真正的“基地”的階段;第二,投資在從沿海向內地市場深化、轉移。這些都是我們園區所處的宏觀優勢,即機會所在。
微觀而言,我們也做過很多對照性的分析。觀察各個園區乃至更廣義的地方政府招商模式,目前來看,無非有幾個大的類別,以情招商,最初沿海的華僑投資多歸屬到這個范疇;以誠招商,這是規范園區運作的一個過程,即遵守商業誠信,這在精密制度建立的過程中,是蠻吸引人的一點;最后一點,也是最常用的一點,以利招商。商人逐利,即使再大的公司也遵從這一原則,只不過眼光更為長遠。那作為園區,早期大家吸引人的幾點“利基”,第一,優惠政策,包括土地、稅收等等。但這一點在現在應該是已經完全規范,政策放之四海而皆準,大家已經在同一起跑線上,或者說很難有大的優勢。第二,成本,或是人力、或是交通,但特點是多集中在簡單的加工和制造業,園區企業創造的僅僅是簡單的加工價值,利潤薄,競爭力也會隨著資方追逐更低的成本而逐漸喪失。
以利招商,是主流,但是過多的停留在政策、成本這些基礎層面上。而真正的利潤和競爭中心,技術,鮮為所用。技術是什么?專業。根本上仍然是以利招商,但方法上是以技術招商、以專業招商。我們的專業,就是儀器儀表與自動化。園區擁有自動化基礎、擁有自動化人才、擁有不斷擴充的自動化產業鏈條、擁有以自動化為產業導向的政府決策,這就是重慶高新技術園區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當然,最后還要補充一點,環境、人文與工業的理想結合,是園區設立的基礎原則之一,重慶園區圍繞方圓4平方公里的天然植物群落而建,就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在入院的企業選擇上,環保是不可討論的基本原則。耳聽為虛,來園區看看就知道了,相信您會迷上這里。

中國工控網:今年,Honeywell進駐園區,建立高技術中心,此事頗受業界關注,您如何看待其影響和意義?
王主任:Honeywell高技術公司進駐是園區發展的一個階段性標示。這種階段性在于其改變了駐區企業的結構性。
1、 園區新地標——全球500強企業、DCS鼻祖、流程控制的市場和技術領導者,Honeywell的這些頭銜大都開創了入園企業的先河。
2、 控制系統公司的加盟——以川儀為代表的原有駐區企業多為儀器儀表供應商,在控制系統方面,Honeywell還是首個加盟的重量級公司。(橫河在渝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壓力變送器,不過近年也在醞釀將控制系統也轉移到該區。)從儀器儀表到控制系統,這意味著園區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完善。這真的是一大鼓舞。未來而言,更有從PA跨越至FA,延伸至更廣泛自動化領域的潛力與可能。在構建園區整體自動化全貌中,這是關鍵一步。
3、 研發中心與服務全球——建立辦事處、生產基地、研發中心可以說是國外企業在中國本土化的幾個階段。對應而言,園區也期望企業能夠將這些環節中放在園區,當然是越深入越好。而Honeywell的高技術中心顯然是最高級別的一種,他肩負著研發和工程的兩個職責,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其服務對象是全球的高技術(先進控制)業務,而不僅僅是中國。
或許數年之后,Honeywell會發現在園區如同身處北京、上海這些國際大都市一樣,周邊有很多聲名比肩的公司。但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階段,是結構性的突破。

中國工控網:在參觀Honeywell高技術中心辦公室的時候,我詢問了多名員工,發現其均來自京、津、滬等地,而缺乏重慶本地的案例?對于自動化這樣注重技術的行業,人力資源往往是選擇投資地點的重要考慮因素,您如何看待重慶本地的自動化人才基礎情況?
王主任:在一個新的地方成立機構,從外調入人員顯然是最快捷之道。您的拜訪已經是數月之前的事情,如果您現在再去重慶,會發現Honeywell高技術中心有1/3的員工來自本地。
另外,重慶的氣候和園區的景色想必您也身有感受,在這些駐渝人員中,已經有相當多人士在當地購置房產,我想,對于一般而言,駐外地機構僅僅數年的員工,如果沒有足夠大的吸引力,是不會作此決定的。
當然,還是要回到正題,回答您的人才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問題,也是我們最初選擇自動化作為園區主體產業的考慮主因之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是需要積累的。而重慶的工業基礎恰恰支持這一點:遠而言之,早期的中國工業布局,重慶就被選作儀器儀表的重要基地,川儀數十年的歷史,應該說血脈中已經有了儀表的味道。近而言之,改革開放以來,重慶的民營儀表產業發展迅猛,宇通在安全柵、偉岸在壓力變送器、海王在閥門,等等,言不能盡。
產業基礎提供了專業人才積累的平臺,城市地略起到吸納西南精英之作用。對于重慶而言,自動化人才不是問題,而是優勢,這一點是園區,更加是園區企業的共識。

感:突然想起前年首次造訪重慶高新園區時寫的一篇小文。
“或許是久居北國的緣故,初抵渝州時,撲面而來的水潤之氣竟然讓人有點迷醉的感覺。山嵐掩映,霧氣微醺,兩小時的飛行困倦揮之而去,甚至積累了一周的案牘之勞也驟然減輕了許多……”
無論是商業目的或是個人喜好,重慶高新園區,都是值得一訪之地。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