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200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2006年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現狀

2007/8/24 9:39:00
據不完全統計,2006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總計為2億噸標準煤,(不包括傳統方式利用的生物只能),約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8%,比2005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這為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國一次性能源10%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水能
截止到2006年底,全國水電裝機容量達1.25億kW,年發電量為3,900億kWh,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3%。中國水電勘測、設計、施工、安裝和設備制造均達到國際水平,并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體系。
根據中國中長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規劃,到2020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億kW,其中小水電1.25億kW。因此,小水電始終在中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應中占重要位置。

風能
根據全國900多個陸地氣象站10米高度資料初步估算,全國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為2.53億kW,近??砷_發和利用的風能儲量有7.5億kW,共計約10億kW。
目前,國內企業已經基本掌握兆瓦級以下的風電機組制造技術,主要零部件實現國產化。1MW~2MW容量的機組已經研制出多種樣機,2006年底金風公司1.2MW直驅型風機通過國家驗收;沈陽工大風能所承擔的國家科技部863計劃研究成果——1MW變槳雙饋變速機組也于2006年樣機下線,已經安裝在營口風場進行實驗;東方汽輪機廠引進的1.5MW變槳雙饋變速技術和哈爾濱哈飛威達公司引進的1MW半直驅技術的樣機也安裝到國內風電場開始野外運行實驗,標志著國產兆瓦級變槳變速機組取得了進展?!笆晃濉逼陂g,國家一方面支持已有成果進一步完善,推進其產業化,同時繼續組織2MW~3MW大型風電機組的研制,并著手海上風電場的研究工作。

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利用是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林產廢棄物、有機垃圾等農林廢棄物和環境污染物為原料,通過生物質轉化技術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加以利用。
中國農業廢棄物主要是:農作物秸稈,每年產量約7億噸,可做為能源用途的約3億噸,約折合1.5億噸標準煤;工業有機廢水和畜禽養殖場廢水資源理論上可以生產沼氣800億立方米,相當于5,700萬噸標準煤;薪炭林和林業及木材加工廢物資源相當于3億噸標準煤;城市垃圾發電每年可替代1,300萬噸標準煤;此外,一些油料、含糖或淀粉類作物也可用于制取液體燃料。初步估算,近期每年可以利用的生物質能源總量約為5億噸標準煤。
2006年底全國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容量220萬kW,其中蔗渣熱電聯產170萬kW;農林廢棄物、農業沼氣、垃圾直燃和填埋氣發電50萬kW。2006年,國家和地方發改委共核準39個生物質能直燃發電項目,合計裝機容量128.4萬kW,投資預計100.3億元,2006年當年完成5.4萬kW。此外,2006年完成生物質氣化及垃圾填埋氣發電3萬kW,在建的還有9萬kW。
2006年底全國已經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1870萬口,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14萬處,畜禽養殖場和工業廢水沼氣工程2,000多處,年產沼氣約90億立方米,為近8,000萬農村人口提供了優質生活燃料。
中國已經開發出多種固定床和流化床氣化爐,以秸稈、木屑、稻殼、樹枝為原料生產燃氣。目前用于木材和農副產品烘干的有800多臺,村鎮級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近600處,年生產生物質燃氣2,000萬立方米。兆瓦級生物質氣化發電系統已經推廣應用20多套,“十一五”期間,國家863計劃支持建設了6MW規模的生物質氣化發電示范工程。
中國生產燃料乙醇的原料豐富多樣,如甘蔗、木薯、玉米等。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試種雜交甜高粱,獲得了高糖高產品種,其每畝莖稈產量4噸以上。甜高粱莖稈汁液是生產乙醇的優質原料,“十五”期間,通過國家863計劃的支持,已開發出利用甜高粱莖稈汁液、玉米秸稈類纖維素廢棄物等制取乙醇的技術,并完成了中試裝置的建設和研究試驗,建成年產5,000噸規模的甜高粱秸稈制取乙醇燃料工業示范工程及年產600噸規模的纖維素廢棄物制取乙醇燃料技術中試設施。
生物柴油作為一種優質的生物液體燃料,是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的一個發展方向,目前上處于試驗研究及小規模生產與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過高。利用廉價原料和提高轉化率是生物柴油市場化的關鍵,中國應重點研究以可再生含油植物為原料制備生物柴油??萍疾恳詫⑸锊裼图夹g列入“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和國際科技合作計劃。此外,生物質致密成型、生物質裂解與干餾技術也取得了進展。

太陽熱水器
太陽熱水器是中國可再生能源最早形成產業化規模的項目。到2006年底,中國太陽熱水器保有量約9,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總保有量的75.8%。按每平方米太陽熱水器每年替代120公斤標準煤計算,中國太陽熱水器每年可替代1,080萬噸標準煤。
2006年中國太陽熱水器產量為1,800萬平方米,占世界年產量的66%,比2005年的1,500萬平方米增加20%。2006年中國太陽熱水器產業年產值200多億元,銷售額300多億元,出口創匯5,000萬美元,全行業提供就業崗位100多萬個。
2006年真空管太陽熱水器占市場份額的90%。全玻璃真空集熱管是中國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產品,并且已經形成從產品研發、設計、材料加工、產品制造、檢測認證、工程安裝、營銷服務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
節能、降耗、減排是中國能源與環境工作的一個重點。建筑能耗約占中國總能耗的30%,生活熱水越占建筑能耗的15%。目前,中國城市生活熱水主要是用煤氣、電等高品位的能源生產。如果使用太陽熱水器解決生活用水,其替代常規能源數量非??陀^,環保作用十分明顯。我們認為,可以在生活熱水集中使用的學校、部隊、企業、醫院、賓館大力推廣。
太陽熱水器是中國可再生能源技術比較成熟、市場化程度較高、產業鏈比較完整、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技術。近年來,中國建設完成了一批太陽熱水器與建筑結合的項目。太陽熱水器與房地產項目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的理念逐步被建筑行業所接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活動的開展,為太陽熱水器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預計到2010年,全國太陽熱水器將達到1.5億平方米,加上太陽灶、太陽房等其他太陽熱利用項目,年替代能源量將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

光伏發電
自2004年以來,在國際光伏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中國光伏產業迅速發展。2006年達到世界份額的10%以上,僅次于日本、歐洲,位居世界第三位,中國成為世界光伏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2006年中國太陽電池的生產能力約1,600MW,實際生產約370MW。和2005年太陽電池實際生產145.7MW相比,2006年太陽電池產量增加了1.5倍。
2006年中國光伏產業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國產的硅材料生產能力約為400噸,按13噸/MW計算,僅夠生產30MW太陽電池。2006年國內市場僅銷售了10MW,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約為80MW,主要是農村電氣化(35MW)、通信和工業(28MW)、并網發電(4MW)、其他(13MW)。
目前,多晶硅材料的技術開發及產業化工作正在加速進行。2006年3月31日,國家863計劃支持的洛陽中硅承擔的24對多晶硅還原爐項目通過驗收,標志著中國多晶硅材料技術的突破,現在已經用到300噸生產線上。2007年,國內多晶硅材料產量將突破1,000噸,在建的項目有10多個。預計到2008年,中國硅材料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5,000噸,能滿足1,100MW太陽電池的生產。但是,中國太陽能級硅材料的技術和產業仍落后國際水平,及待加強太陽級硅材料的研究開發以及對太陽級硅材料產業的支持。同時,應高度重視各種非晶硅薄膜電池的開發與產業化。由安泰科技公司與德國Odersun公司合作開發的銅銦硫薄膜電池5MW生產線已經于4月19日正式投產。這種電池具有材料消耗少、設備成本低、工藝簡單等特點,每峰瓦成本可降到1美元以下,而且易于應用,發展潛力很大。
中國光伏市場發展嚴重滯后,遠遠落后于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速度。長期下去,將嚴重影將嚴重影響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也與中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不協調。
根據有關方面的規劃,今后5年~10年內,中國光伏發電應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以戶用光伏發電系統和小型光伏電站為主,解決偏遠地區無電村和無電戶的供電問題;在經濟較發達、城市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在公益性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以及道路、公園、車站等設施使用光伏電源;大型并網光伏系統示范等。預計到2010年,中國光伏系統應用總量將達40萬kW,2020年達到180萬kW。應首先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的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區大力開拓應用市場,并加大在西部地區的應用。

地熱能
中國地熱資源豐富,據國土資源部的資料,全國可開發利用的地下熱水資源量每年約67億立方米,折合3,283萬噸標準煤。目前,年利用地熱能約為4.45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而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長。
地熱利用可分為發電和直接利用兩個方面。發電的地熱流體要求溫度較高,資源分布主要集中在西藏、云南的橫斷山脈一線。目前全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為32.08MW,其中88%集中在西藏,羊八井地熱電站已經穩定運行了近30年。羊易鄉地熱電站也將開始興建。地熱的直接利用要求熱水溫度相對較低,地熱資源遍布全國各地。主要用于采暖、洗浴、溫室種植等。
近幾年來,地源熱泵技術作為一種高效節能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引起了社會的重視。截止到2006年底,除青海、云南、貴州等少數省區外,其他省區都在不同程度地推廣地源熱泵技術。全國已經安裝地源熱泵系統的建筑面積超過了3,000萬平方米。北京已經超過了800萬平方米,計劃到2010年安裝到3,500萬平方米。沈陽計劃到2010年安裝6,500萬平方米,占全市供暖面積的32.5%。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地源熱泵市場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億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轉自:新能源市場網 e=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