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和利時穩步邁向國際化舞臺——訪和利時公司總裁王常力博士

和利時穩步邁向國際化舞臺——訪和利時公司總裁王常力博士

早在1993年,王常力帶領和利時團隊開發DCS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相信他們能夠取得成功。15年后的今天,和利時用事實證明:中國的自動化企業可以開發DCS,并且為中國DCS市場增色不少。
“既然和利時能在DCS中國市場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在PLC領域和利時同樣能夠取得成功”。滿懷如此雄心,在2002年末,和利時開始了PLC的開發。王常力認為:開發PLC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公司要在自動化界擁有一定的聲望,在用戶中有良好的口碑。第二、公司要具備自主開發DCS的經驗,因為PLC技術80%與DCS技術共享。第三、公司要具備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長期發展強有力的支撐。
如果說和利時首先推出的LEC G3系統是作為涉足PLC市場的“試水”,那么此次推出LK大型PLC系統,就是公司在熟知中國PLC市場深淺之后,為進軍國際市場所實施的重要舉措。在此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和利時既擁有LEC G3系統的成功所帶來的信心,同時也承載著業內專家、同行、用戶的期望以及部分人的質疑,勇挑大型PLC國產化的重擔。
高起點,穩中求進
在如今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許多人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益。中國許多企業都是起初風風火火,而兩三年之后就在市場上銷聲匿跡。與之相反,和利時要求公司“穩中求進”。在團隊能力、產品質量、企業效益等方面,和利時每年都穩中有進。并且始終本著“抵住誘惑、耐住寂寞、長期投入、自主開發”的發展方針拓展公司業務。自動化專業出身的人都應該知道,自動控制系統中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速度,二是穩定性。“做企業如同做積分”,和利時就是在穩定的基礎上尋求發展。“超越競爭、享受孤獨”是王常力所崇尚的,同時,這種理念也深深影響著和利時的發展。和利時在產品開發上盡量另辟奚徑,避開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在中國自動化行業樹起一面旗幟。
從1993年發展到現在,和利時始終堅持:一是做別人不愿意做的事,二是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從來不在低水平路線徘徊。“一步到位,只有一次機會”是王常力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從和利時十幾年的經營經歷上看,中國之所以沒有出現像SIEMENS、GE、HONEYWELL這樣的國際知名企業,正是因為中國人存在太多的僥幸心理,做事很少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氣魄。一開始只是抱著試一下的想法,不行就重新再來。以這樣的心態,中國很難發展出有規模,有能力的企業。所以,和利時的經營理念是:抵住誘惑、耐住寂寞、長期投入、自主開發。也許起初投入大一些,發展慢一些,但最后的結果一定事半功倍。中國的許多企業不愁想法,不愁思路,缺的僅僅是操作、執行。“一步到位,只有一次機會”也是和利時從先前的深刻教訓中總結出來的。過去的經營經歷告訴我們:許多事做到最后,哪怕是欠缺1%的功夫,此后都需要付出200%的努力來彌補。因此,這次推出大型PLC就是跨越了中間產品的過渡,堅持走“一次到位”的路線。
和利時今年正處于儲備期,專注于提高整體能力和產品質量。現在,和利時的產品無論從外觀,還是從內在技術含量上都可以與國際知名品牌相媲美,目前有些產品已經獲得歐洲、美國認證,有一些正在申請認證之中。和利時大力推行自主開發,首先就是確保產品的質量,其次是煉就扎實的技術功底。近日,在產品質量方面,和利時提出了“我們只有一次機會”的理念。在營銷策略上,和利時采取:起初謹慎從事,在取得典型的業績,能夠完全把握產品之后,再考慮大量投入市場。目前,和利時已經在全國建立了幾十個銷售點,以“根據地”的方式經營。在銷售渠道和促銷方面,和利時PLC擁有特殊的專業化隊伍。當然,作為生產商、供應商我們必須明確用戶需要的是:良好的產品,良好的服務,低廉的降格。和利時針對用戶的需求,鮮明地提出“給用戶提供專業化的解決方案;給用戶提供高質量、高性能、低成本的產品;給用戶提供放心、滿意的服務”。另外,和利時公司從來不“照搬或模仿”別人的東西。在技術上擁有多項專利。扎實的技術功底也是造就高質量產品的有力保證。綜觀十幾年,和利時實現了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穩步發展,并且還在不斷完善。
從1993年和利時以DCS起家,到2003年成功開發PLC,乃至今天LK大型PLC的問世,和利時不斷拓展自身的業務。和利時的產品結構也相應地發生變化,但這個過程并不意味著和利時分散精力,放棄專業化的路線。相反,和利時始終聚焦于自動化這個大行業,深深扎根于此。眾所周知,“根深才能葉茂”,同樣,企業基礎打的越牢,發展也才會越大。如果和利時沒有多年開發DCS經驗的積累,PLC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目前,和利時已經劃分了不同的業務單元,在整體團隊中,核心技術是共享的。而每一個業務單元的應用技術是專業化的。自動化是一個廣闊的領域,因此和利時擁有同樣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無論何時,打好堅實的基礎都是順利發展前提。
國際化人才,促國際化發展
如今,和利時的品牌在中國自動化領域,可謂是家喻戶曉。下一步就是在國際市場上,樹起和利時大旗--“HOLLYSYS”品牌。然而,這并不是公司戰略定位的轉變。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形勢下,中國自動化行業的領軍企業就應該是國際化的”。所以,踏上國際化之路,也只是和利時漫漫征途中的一個必然,當然也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邁出這一步,一方面源于和利時自身多年的積累,同時也有新力量的帶動——孫強毅的加盟。王常力更是將今年10月10日孫強毅正式出任和利時執行副總裁,作為和利時開啟國際化進程的標志。
正所謂“欲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走國際化之路,也必然需要國際化的人才。孫強毅正是一個頗具國際化背景的職業經理人。在加盟和利時之前,他擔任英維思過程系統公司的中國區總裁。再之前,他有過8年在艾默生公司的工作經驗。孫強毅來到和利時就時為了與王常力攜手將和利時打造成國際化企業。
然而,如何把和利時創建成國際化的品牌?孫強毅認為大致有三項工作。首先,要轉變員工觀念。對于和利時而言,不應該存在“國內品牌”的禁錮。所以,在和利時整體團隊乃至整個中國自動化企業范圍內,一定要打破原有對品牌以國內、國外劃分的思維模式。其次,要確保產品質量。產品質量是一個企業的生命。要想在國際舞臺上自由馳騁,就必須具備一流產品,為客戶提供卓越的解決方案。因此,強有力的質量保證,被和利時視為經營之道,同時,這也是使得用戶滿意、信任的源泉。另外,團隊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個企業能力的體現。和利時利用良好的培訓系統、激勵系統,吸納了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為他們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進一步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同和利時一起成長。
孫強毅一再強調,在與國際化接軌的進程中,硬件建設并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理念的轉變。國內的企業可以購進先進的設備、完善的生產線,但往往是在思想方法上落后,而且做事認真的程度有限。和利時就十分注重團隊的建設,著眼于全面提成企業的能力。將國際化運做的先進理念運用到和利時的經營上,全面提升和利時的品牌效應,今后使之發展為總部設在北京的真正的國際化公司。不僅僅擁有國際化的產品,同時要有國際化的人才、國際化的市場。所謂國際化產品,不是說走出了中國市場就叫國際化,而是要求真正具備國際化的水準。即使是在中國市場上,如果具備同SIEMENS、EMERSON等國際先進產品同樣的級別,那就是國際化的產品。
目前,和利時需要應對國際化的挑戰,在國際化的路上沒有任何捷徑。和利時能做的,仍然是“抵住誘惑、耐住寂寞、長期投入、自主開發”,腳踏實地,穩步邁向國際化舞臺。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和利時 T50通用透平控制器

2012年度階梯計劃核電站智能測試項目通過驗收

北京市工業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裝置項目通過驗收

和利時中標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封東大化工項目

寧德核電1號機順利通過168小時連續運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