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繼:配電網自動化領域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06/8/15 9:39:00
前言:1998年,國家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城鄉配電網改造,也是許繼又一個子公司“珠海許繼電氣”開始創業的年頭。自從王紀年總裁及集團各級領導下決心創辦珠海許繼電氣有限公司起,海濤博士領命帶上夫人陳勇博士南下珠海走上了艱苦創業之路。1998年4月1日是珠海許繼電氣公司的誕生日。彈指一揮間,八年多的時間飛逝而過,許繼配網事業部的管理、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穩健快速發展著。
引進東芝技術自主生產的VSP5開關,將配電網自動化這一概念開始引入中國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注定是要經歷痛苦的,當時大家對配網自動化幾乎沒有概念,也不清楚其未來的市場接納度,可以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許繼人不畏艱辛,奮力開創,用幾年的時間陸續在大江南北讓電力行業內知曉了配網自動化,知曉了許繼在此領域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承擔民族工業興起的責任。
自主創新成果篇
隨著配電網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客戶需求的多樣變化,珠海許繼電氣配網自動化公司自1999年由單一研發生產配電一次設備的制造商擴展為以“配電自動化系統研發生產、配電自動化成套設備研發生產、產品銷售與服務、工程安裝”四位一體的綜合性配電自動化整體工程供應商,并確立了以10kV配電網領域為主攻方向。
“十一五”期間,國家對本土企業提出“自主創新”的要求,胡錦濤主席也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堅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提高國家產業競爭力,核心是增強科技競爭力,而增強科技競爭力,最根本的是提升自主創新力。許繼要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配網事業部要先強再大,別無他路,唯有自主創新。
雖然早期靠引進東芝技術為主獨立生產營銷已取得不錯成績,集團與事業部領導共同意識到,“拿來主義”的模式,會使企業滋長創新的惰性,形成“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不良循環,最終對技術創新“有認識,無作為”,使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挑戰。從“許繼制造”到“許繼創造”,轉型是困難的,但大家都在努力著。要將研發工作落地,轉化為實用、同行領先且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單靠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需要從用戶中得到創新的源泉,要有核心技術來應對開發、試制中出現的種種未知問題,要有超前意識來保證生命周期,還要有完善的質量工藝來確保順利投產。單在過去一年中,配網事業部在自主創新方面,從配電網設備到后臺系統都有很多可喜的突破。這些呈現在市場中作為技術結晶的新產品,是事業部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與用戶合作,由需求指導開發這一模式的典范。
配電網設備
1、FZW28-12(F)型用戶分界負荷開關及配套控制器。
2005年推向市場的FZW28-12(F)型用戶分界負荷開關(俗稱“看門狗”)在國內配網領域產生轟動效應,該設備依據約占配電網總事故的30%以上的“支線故障波及主干線路和其它相鄰用戶的大面積停電事故”原理,主要用于10kV架空配電線路T接用戶的入口處(責任分界點),可自動隔離用戶區內的單相接地故障和相間短路故障,從而避免單用戶線路或設備故障波及整條饋線,保障同一條饋電線路上相鄰用戶的用電安全,減少責任糾紛,是目前國內10kV饋電線路上解決上述波及事故問題的最為理想的方案,是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的關鍵設備。
2004年7月,被用戶支線事故責任界定和故障隔離困擾多年的北京供電公司先后對包含珠海許繼在內的國內多家知名廠商提出了用戶分界開關(俗稱看門狗)的需求,公司領導對此項目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市場和技術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論證,認為市場前景好,且技術可行,于2004年9月正式立項啟動該項目。項目組成員按照IPD流程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研發階段。
在隨后的產品樣機調試過程中,研發人員作了認真分析和反復試驗,并最終予以解決。為驗證產品性能,特意委托權威檢驗機構進行型式檢驗,5月本體在電力工業電力設備及儀表質量檢驗測試中心順利通過型式檢驗;6月控制器在國家繼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型式檢驗;為進一步驗證產品準確性和可靠性,隨后又分別在北京通洲和海淀進行了近10天的現場模擬試驗,均成功動作; 9月30日12臺本體和控制器順利下線,至此經過1年多事業部精心飼養的“看門狗”開始到全國各地執行任務了。2005年11月19日,貴州凱里,智能型分界開關成功切除所控支線因變壓器噴油所發生的單相接地故障;12月25日,廣東河源,成功切除所控支線末段因風雨天氣所造成的單相接地故障;2006年4月1日和4月7日,成功切除兩起因所控支線后級桿C相瓷瓶爆裂引起的單相接地故障……
用戶分界開關的成功開發、投產與投運,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是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的關鍵設備,該產品融入當今最先進高壓開關設備設計新理念,簡單可靠的操作機構,加上先進的保護技術,是國內首家開發成功的真正意義上的配電網“看門狗”產品。在4月25日珠海舉辦的全國智能型中壓分界開關研討會上,用戶分界開關大放光彩,引起了來自全國各大電力公司的專家代表的一致贊許。
2、VSR3-20WS4B多回路開閉器
VSR3多回路開閉器是2004至2005年事業部重點開發項目之一,是在引進東芝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開發生產的項目。該產品主要應用于10KV城市地纜網建設和改造中的饋線負荷分段和多電源聯絡,采用真空作為滅弧介質,SF6氣體作為絕緣介質,具有全密封、全絕緣、體積小、結構緊湊、耐腐蝕、安全可靠等卓越性能。該產品具備的獨特的自動切除分支線路接地故障和自動隔離分支線路相間短路故障的功能,填補了國內電纜網智能化設備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
3、WPZD-160系列終端
WPZD-160系列終端,是事業部基于2005年北京城區配網自動化工程要求獨立開發的產品,是一種集遙測、遙信、遙控、保護和通信等功能于一體的新一代微機型配電自動化遠方終端單元,它可靈活配置為環網柜控制器或開關站控制器。可與通信系統配合組成有信道方式的各種環網及非環網的配電自動化系統,配合主站實現配電線路的運行狀態監視、故障識別、故障隔離和非故障區域恢復供電等配網自動化功能。
配電網后臺系統
TOSCAN-D3000C/D3300C配電自動化系統
1999年與日本TOSHIBA公司技術合資成立的珠海許繼芝電網自動化有限公司拉開了許繼配網事業部從事系統研究開發的序幕,先后在引進TOSHIBA先進、成熟的配網自動化系統技術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城市配電網系統的特點研究開發了TOSCAN-D3000C以及后來自主開發的TOSCAN-D3300C配網自動化系統,能夠為電力系統各級供電公司的配網自動化提供實用、先進、成熟、可靠的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是配電網自動化成套系統中的“大腦”。
2003年4月,TOSCAN-D3000C配電自動化系統經過2年現場運行后,從市場工程返回了大量用戶需求。許繼芝軟件部通過把所有需求列表討論,最終確定64個開發內容。之后進行了大量調查,最終確定了TOSCAN-D3300C配電自動化系統(簡稱3300系統)的軟件結構分為DAS、圖資、配電管理、高級應用軟件4大模塊,采用一體化數據錄入方式。隨后通過到現場與用戶直接交流,制定原型、規格書與工程、市場部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后,形成了3300系統2期的開發內容。整個開發過程中加強了對每個項目組的技術、進度的跟蹤,及時找出問題所在。2005年4月基本完成3300系統2期開發內容。2005年8月18日,山東濟寧用戶對3300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驗收完成標志著3300系統2期的完成,3300系統正式投入市場。
該系統于2000年首次運用于山東濟寧配網改造工程中、2002年通過國家電力公司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2005年申報了國電公司“配網自動化最佳實踐做法”,成為國內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樣板!自投入六年來,先后主導了河南新鄉配網改造(2002年)、新疆烏魯木齊配網改造(2003年)、廣東珠海配網改造(2004年)、北京城區配網改造(2005年)等全國十余個省區三十多個城市配電網改造工程的系統運行;取得了優秀的市場運行成果和客戶口碑效應。
明星工程篇
工程是公司綜合實力展示的舞臺,大江南北實施的一個個大小工程一次次歷練著配網事業部,北京城區配電網自動化工程便是諸多工程中的璀璨之星,是一次對公司市場、營銷、研發、生產、服務等各個環節緊密配合的集中考驗。
2005年3月18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首都北京城區配網自動化工程招標中,許繼電氣(珠海)配網事業部憑借雄厚的綜合實力,一舉戰勝了諸多競爭對手,取得六標五中的好消息讓事業部上下沸騰。
北京城區供電公司配網自動化工程分為一期、二期工程。配網事業部的中標項目為一期工程項目,包括:建設一套城區供電公司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變電站到五個開閉站,開閉站到配電室、電纜分界室的光纜通信系統,建設部分電纜分界室及部分用戶的無線通信系統,完成5座開閉站、13座配電室、32座電纜分界室、60戶重點用戶的配電自動化改造工作。在此次配網項目的6種投標設備中,配網事業部5種產品全部中標。這五種設備分別為主站系統(1套)、開閉站測控終端DTU(3套)、配電室測控終端FTU(8套)、配電室附故障指示器采集測控終端FTU(5套)、用戶測控終端FTU(60套)。
若干年來,配網自動化一直被認為是國家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囿于各種因素,卻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配網自動化系統被推到北京工程的前臺,更折射出時代變遷的深意——配網自動化的全面開花已是“呼之欲出”。
經過北京城區供電公司與配網事業部的共同努力,城區配網自動化系統一期工程完工并于2005年7月1日投入試運行,經過四個多月的實用化考核期,11月17日,北京電力公司領導及調通中心、生產技術部、農電工作部、綜合計劃部、設計院及朝陽、昌平供電公司、延慶供電公司的領導和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城區配<
引進東芝技術自主生產的VSP5開關,將配電網自動化這一概念開始引入中國市場。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注定是要經歷痛苦的,當時大家對配網自動化幾乎沒有概念,也不清楚其未來的市場接納度,可以說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但許繼人不畏艱辛,奮力開創,用幾年的時間陸續在大江南北讓電力行業內知曉了配網自動化,知曉了許繼在此領域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承擔民族工業興起的責任。
自主創新成果篇
隨著配電網市場的不斷發展以及客戶需求的多樣變化,珠海許繼電氣配網自動化公司自1999年由單一研發生產配電一次設備的制造商擴展為以“配電自動化系統研發生產、配電自動化成套設備研發生產、產品銷售與服務、工程安裝”四位一體的綜合性配電自動化整體工程供應商,并確立了以10kV配電網領域為主攻方向。
“十一五”期間,國家對本土企業提出“自主創新”的要求,胡錦濤主席也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要堅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推進結構調整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提高國家產業競爭力,核心是增強科技競爭力,而增強科技競爭力,最根本的是提升自主創新力。許繼要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配網事業部要先強再大,別無他路,唯有自主創新。
雖然早期靠引進東芝技術為主獨立生產營銷已取得不錯成績,集團與事業部領導共同意識到,“拿來主義”的模式,會使企業滋長創新的惰性,形成“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不良循環,最終對技術創新“有認識,無作為”,使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挑戰。從“許繼制造”到“許繼創造”,轉型是困難的,但大家都在努力著。要將研發工作落地,轉化為實用、同行領先且有市場需求的產品,單靠閉門造車是不行的,需要從用戶中得到創新的源泉,要有核心技術來應對開發、試制中出現的種種未知問題,要有超前意識來保證生命周期,還要有完善的質量工藝來確保順利投產。單在過去一年中,配網事業部在自主創新方面,從配電網設備到后臺系統都有很多可喜的突破。這些呈現在市場中作為技術結晶的新產品,是事業部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與用戶合作,由需求指導開發這一模式的典范。
配電網設備
1、FZW28-12(F)型用戶分界負荷開關及配套控制器。
2005年推向市場的FZW28-12(F)型用戶分界負荷開關(俗稱“看門狗”)在國內配網領域產生轟動效應,該設備依據約占配電網總事故的30%以上的“支線故障波及主干線路和其它相鄰用戶的大面積停電事故”原理,主要用于10kV架空配電線路T接用戶的入口處(責任分界點),可自動隔離用戶區內的單相接地故障和相間短路故障,從而避免單用戶線路或設備故障波及整條饋線,保障同一條饋電線路上相鄰用戶的用電安全,減少責任糾紛,是目前國內10kV饋電線路上解決上述波及事故問題的最為理想的方案,是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的關鍵設備。
2004年7月,被用戶支線事故責任界定和故障隔離困擾多年的北京供電公司先后對包含珠海許繼在內的國內多家知名廠商提出了用戶分界開關(俗稱看門狗)的需求,公司領導對此項目高度重視,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市場和技術進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論證,認為市場前景好,且技術可行,于2004年9月正式立項啟動該項目。項目組成員按照IPD流程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研發階段。
在隨后的產品樣機調試過程中,研發人員作了認真分析和反復試驗,并最終予以解決。為驗證產品性能,特意委托權威檢驗機構進行型式檢驗,5月本體在電力工業電力設備及儀表質量檢驗測試中心順利通過型式檢驗;6月控制器在國家繼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型式檢驗;為進一步驗證產品準確性和可靠性,隨后又分別在北京通洲和海淀進行了近10天的現場模擬試驗,均成功動作; 9月30日12臺本體和控制器順利下線,至此經過1年多事業部精心飼養的“看門狗”開始到全國各地執行任務了。2005年11月19日,貴州凱里,智能型分界開關成功切除所控支線因變壓器噴油所發生的單相接地故障;12月25日,廣東河源,成功切除所控支線末段因風雨天氣所造成的單相接地故障;2006年4月1日和4月7日,成功切除兩起因所控支線后級桿C相瓷瓶爆裂引起的單相接地故障……
用戶分界開關的成功開發、投產與投運,填補了國內同類產品的空白,是提高配網自動化水平的關鍵設備,該產品融入當今最先進高壓開關設備設計新理念,簡單可靠的操作機構,加上先進的保護技術,是國內首家開發成功的真正意義上的配電網“看門狗”產品。在4月25日珠海舉辦的全國智能型中壓分界開關研討會上,用戶分界開關大放光彩,引起了來自全國各大電力公司的專家代表的一致贊許。
2、VSR3-20WS4B多回路開閉器
VSR3多回路開閉器是2004至2005年事業部重點開發項目之一,是在引進東芝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開發生產的項目。該產品主要應用于10KV城市地纜網建設和改造中的饋線負荷分段和多電源聯絡,采用真空作為滅弧介質,SF6氣體作為絕緣介質,具有全密封、全絕緣、體積小、結構緊湊、耐腐蝕、安全可靠等卓越性能。該產品具備的獨特的自動切除分支線路接地故障和自動隔離分支線路相間短路故障的功能,填補了國內電纜網智能化設備在該技術領域的空白。
3、WPZD-160系列終端
WPZD-160系列終端,是事業部基于2005年北京城區配網自動化工程要求獨立開發的產品,是一種集遙測、遙信、遙控、保護和通信等功能于一體的新一代微機型配電自動化遠方終端單元,它可靈活配置為環網柜控制器或開關站控制器。可與通信系統配合組成有信道方式的各種環網及非環網的配電自動化系統,配合主站實現配電線路的運行狀態監視、故障識別、故障隔離和非故障區域恢復供電等配網自動化功能。
配電網后臺系統
TOSCAN-D3000C/D3300C配電自動化系統
1999年與日本TOSHIBA公司技術合資成立的珠海許繼芝電網自動化有限公司拉開了許繼配網事業部從事系統研究開發的序幕,先后在引進TOSHIBA先進、成熟的配網自動化系統技術的基礎上并結合我國城市配電網系統的特點研究開發了TOSCAN-D3000C以及后來自主開發的TOSCAN-D3300C配網自動化系統,能夠為電力系統各級供電公司的配網自動化提供實用、先進、成熟、可靠的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是配電網自動化成套系統中的“大腦”。
2003年4月,TOSCAN-D3000C配電自動化系統經過2年現場運行后,從市場工程返回了大量用戶需求。許繼芝軟件部通過把所有需求列表討論,最終確定64個開發內容。之后進行了大量調查,最終確定了TOSCAN-D3300C配電自動化系統(簡稱3300系統)的軟件結構分為DAS、圖資、配電管理、高級應用軟件4大模塊,采用一體化數據錄入方式。隨后通過到現場與用戶直接交流,制定原型、規格書與工程、市場部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后,形成了3300系統2期的開發內容。整個開發過程中加強了對每個項目組的技術、進度的跟蹤,及時找出問題所在。2005年4月基本完成3300系統2期開發內容。2005年8月18日,山東濟寧用戶對3300配電自動化系統的驗收完成標志著3300系統2期的完成,3300系統正式投入市場。
該系統于2000年首次運用于山東濟寧配網改造工程中、2002年通過國家電力公司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2005年申報了國電公司“配網自動化最佳實踐做法”,成為國內配網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樣板!自投入六年來,先后主導了河南新鄉配網改造(2002年)、新疆烏魯木齊配網改造(2003年)、廣東珠海配網改造(2004年)、北京城區配網改造(2005年)等全國十余個省區三十多個城市配電網改造工程的系統運行;取得了優秀的市場運行成果和客戶口碑效應。
明星工程篇
工程是公司綜合實力展示的舞臺,大江南北實施的一個個大小工程一次次歷練著配網事業部,北京城區配電網自動化工程便是諸多工程中的璀璨之星,是一次對公司市場、營銷、研發、生產、服務等各個環節緊密配合的集中考驗。
2005年3月18日,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首都北京城區配網自動化工程招標中,許繼電氣(珠海)配網事業部憑借雄厚的綜合實力,一舉戰勝了諸多競爭對手,取得六標五中的好消息讓事業部上下沸騰。
北京城區供電公司配網自動化工程分為一期、二期工程。配網事業部的中標項目為一期工程項目,包括:建設一套城區供電公司配電自動化系統,建設變電站到五個開閉站,開閉站到配電室、電纜分界室的光纜通信系統,建設部分電纜分界室及部分用戶的無線通信系統,完成5座開閉站、13座配電室、32座電纜分界室、60戶重點用戶的配電自動化改造工作。在此次配網項目的6種投標設備中,配網事業部5種產品全部中標。這五種設備分別為主站系統(1套)、開閉站測控終端DTU(3套)、配電室測控終端FTU(8套)、配電室附故障指示器采集測控終端FTU(5套)、用戶測控終端FTU(60套)。
若干年來,配網自動化一直被認為是國家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囿于各種因素,卻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此時,配網自動化系統被推到北京工程的前臺,更折射出時代變遷的深意——配網自動化的全面開花已是“呼之欲出”。
經過北京城區供電公司與配網事業部的共同努力,城區配網自動化系統一期工程完工并于2005年7月1日投入試運行,經過四個多月的實用化考核期,11月17日,北京電力公司領導及調通中心、生產技術部、農電工作部、綜合計劃部、設計院及朝陽、昌平供電公司、延慶供電公司的領導和專家組成的驗收組對城區配<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河南省統計局領導考察許繼集團公司
許繼集團高速鐵路供電自動化項目獲省扶持企業自主創新資金支持
全景解讀新河南:唱響全國的“河南制造”有無數第一
省委副書記陳全國考察許繼集團公司工作
李長春勉勵許繼為實現中部崛起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