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推進煤礦信息化發展 信息技術大有可為

推進煤礦信息化發展 信息技術大有可為

2005/10/15 9:23:00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煤礦推廣數字化瓦斯遠程監控系統電視電話會上,來自山西省煤炭工業局、河北省沙河市煤炭工業局、山西煤礦總公司、淮南礦業集團、晉城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山西省臨汾市煤炭工業局等六家單位介紹了他們應用信息技術治理瓦斯災害的經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利用信息技術、依靠科技進步治理瓦斯等煤礦安全隱患在上述地區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今年以來煤礦事故頻發的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指出了一條前進之路。而同時,煤礦的信息化建設為信息技術、產品的大量應用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1.信息技術大有可為
今年1至5月,全國煤礦事故死亡2187人,增加9.7%。其中瓦斯事故18起、死亡599人,同比增加8起、382人,煤礦的安全生產形勢嚴峻。對此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毅中指出,推廣煤礦瓦斯數字化遠程監控系統,依靠科技進步治理煤礦瓦斯災害可以大幅度地減少瓦斯爆炸事故發生的幾率。  李毅中介紹說數字化監控技術是一種先導性技術,是計算機網絡和軟件技術以及數字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的集成和發展,通過與當地電信運營商合作,在煤礦安全領域引入這一技術,在集團公司、省市縣等一定范圍內聯網,可以對區域內所有煤礦瓦斯防治情況,包括井下瓦斯濃度、風機開停狀態及設備送電斷電情況等,實施集中監控、遠程監控和實時監控,針對突發情況及時采取調整作業方式、停止生產、撤離人員等措施。同時,通過監控系統,還可以對井下采掘工作面的位置進行跟蹤。目前,絕大多數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都裝備了監控系統。起步較早的黑龍江以及山西、安徽、河南、吉林、河北、重慶、江蘇、新疆9個省市,實現了省內或者產煤市縣范圍內的聯網。遼寧、甘肅、內蒙古、寧夏、貴州、陜西等省區,正在籌資或正在進行遠程監控系統的建設。
會上的六家經驗表明,建立煤礦瓦斯數字化遠程監控系統,就等于為瓦斯防治和煤礦安全工作配備了“千里眼”,設置了“電子警察”,就能夠切實有效地控制煤礦瓦斯災害,遏制瓦斯事故多發勢頭。
黑龍江省自2002年10月起開始籌資建設“防止煤礦瓦斯爆炸實時監測管理系統”,目前已經覆蓋全省800多處礦井。通過該系統,平均每月接到和處理瓦斯超限、風機停運等警報數千起,大大減少了瓦斯事故的發生幾率。  山西省2003年6月,決定建立全省煤礦瓦斯監測監控信息網,建設集遠程煤礦生產、安全信息實時監測監控和調度業務、視頻會議、廣播電視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信息網絡系統。在該系統的建設中,全部采用光纜千兆傳輸,設備采用阿爾卡特交換機、天融信防火墻、惠普服務器等。此外,還建立了采、掘、開設備監控子系統,井下風扇、瓦斯監測監控子系統,皮帶運輸監控子系統,瓦斯抽放監測子系統,地面變電站監控子系統,井下變電所、中央泵房監控子系統,提升機運行監測子系統,通風機運行監測子系統,壓風機運行監測子系統等9套系統。目前,山西省3970處應實行集中監控的礦井當中,已有3506處礦井安裝了監控系統,占88%。其中982處煤礦分別實現了省、市、縣、礦四級聯網運行。預計到今年底,該省95%的煤礦完成監測監控系統建設,90%以上煤礦實現聯網運行。
河北省沙河市煤礦2003年安裝了先進的KJ90井下監控系統和地面圖像系統。由全市煤礦根據生產能力和實際監控范圍共同籌集資金,每礦出資12萬元到25萬元不等,共籌資1100多萬元。經過不斷地完善和不斷地改造升級,2004年4月初步建立建成監控系統。該系統建成以后,共監測出了將近900起瓦斯和一氧化碳超限現象,及時排除了12起重大隱患,全市80處煤礦已連續14個月消滅了瓦斯事故和死亡事故。今年1至4月,沙河市煤礦共提取安全費用1214萬元,已用于安全投入1180萬元。

2.煤礦信息化任重道遠
盡管我國在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目前仍存在明顯的不足,煤礦信息化任重道遠。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趙鐵錘表示,推廣數字化監控技術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上看差距依然很大,目前全國尚有40%的重點煤礦企業尚未實現礦務局和集團公司內部聯網。
據了解,從系統集成的角度來看,有關生產、管理的自動化與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特別是煤礦安全生產監測監控系統尚沒有行業標準,各廠家都是自行制定傳輸協議和接口標準,各分(子)系統之間不能互通和兼容,存在著“信息孤島”現象,信息資源難于共享,監測系統、控制系統和管理系統不能實現聯動;從產業的角度看,目前煤礦行業安全生產軟硬件研發和服務保障系統相對落后,研發力量薄弱,適合煤礦行業特點和需求的軟硬件和電子專用設備、儀器目前仍比較缺乏,還難以滿足煤礦安全生產的需求和技術升級的需要。
因此,對信息產業來說,煤礦信息化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煤礦安全生產無疑為信息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近日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發展適于煤礦安全生產的電子產品和裝備,推進我國煤礦行業信息技術應用,提高信息化水平,為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做好技術支撐,是我們信息產業界義不容辭的責任和重點工作任務。

3.信息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針對煤礦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在資金方面,據有關方面介紹,今年國務院決定安排30億元建設基金,支持國有重點煤礦的技術改造。5月上旬,國家發改委下達了2005年度第一批煤礦安全改造國債補助資金。在組織專家開展技術“會診”、進行摸底調查和篩選的基礎上,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已匯總提出了第二批15億元的項目建議。信息產業部對煤礦安全工作也很重視、支持,已經將煤礦信息技術應用和相關電子應用產品的研發列入國家“倍增計劃”,并打算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中予以支持。對此,李毅中指出,相對于高達500多億元的重點煤礦安全欠賬,國家扶持資金畢竟是小數。對大部分煤礦特別是地方國有煤礦、私營煤礦來說,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瓦斯監控系統建設。
在產品方面,信息產業界提出要堅持自主創新,積極為煤礦安全生產領域提供適用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據了解,信息產業部將加強集群通信、移動、無線等網絡與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做好信息平臺建設、網絡監控、標準制定、頻率分配、產品配套、系統集成與整體解決方案提供等技術支持,推動形成系列化、標準化的產品及系統,以滿足大、中、小型煤礦的不同需求。
以半導體產業為例,發展煤礦半導體照明光源大有用武之地。據棗莊礦業集團計算,一個年產煤300萬噸的礦井,井下需要各種防爆照明燈具五六千盞,礦工戴的礦燈三千多盞,原有的防爆照明燈具的平均壽命只有一年左右,礦燈的壽命甚至還不到一年。現在,我國已研制出半導體照明礦燈,只需一節5號電池就可以使用二三個小時,同時使用壽命長。此外由于半導體照明燈是冷光源,決不會產生電火花對煤礦的安全生產造成危害。
專家表示,在煤礦信息化推廣中,可以通過建立應用示范工程的方式,在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應用。信息產業部表示,將配合相關部委,選擇重點煤礦進行諸如瓦斯防治礦井綜合自動化監測監控系統、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等示范性應用。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