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加強煤礦“安防”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

加強煤礦“安防”信息化建設,刻不容緩

2005/9/1 9:33:00
礦難頻發,觸目驚心。僅在2005年上半年,全國煤礦事故死亡2672人,比去年同期上升3.3%,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4起,死亡704人,同比分別上升33.3%和114.6%。 煤礦事故之所以頻發不斷,追根究底,在于煤礦經營者片面追求利潤指標和“安防”體系不健全。近幾年,我國煤炭產量每年凈增2億噸,但與此比各煤礦對安防信息化的建設資金投入卻很少。

煤礦的信息化建設相對于其他行業起步較晚,目前很多大型煤礦集團已完成了基礎網絡設施建設,正在逐步建設與完善財務管理、生產物質管理、運輸管理等方面信息系統建設,由于“安防”信息化需要采掘、安全、計算機網絡等多等方面專業技術的融合,加之投入系統研發與實施的資金嚴重不足。因此造成了安防信息化整體水平很低,很多煤礦的安防信息系統僅能實現對瓦斯、風速、溫度、一氧化碳、煙霧、運行設備等方面的數據收集和對歷史信息的查詢。而在“分析”與“預警”兩方面的功能實現非常有限,而這恰恰是煤礦“安防”工作的關鍵。“安全隱患的分析”是要利用專業科學的分析算法,對生產實績進行理性分析,是實現“經驗化分析”向“數字化分析”的轉變,通過分析,及時發現生產中的各種隱患,很大程度上降低煤礦生產的事故發生率。“安全預警”是整個煤礦安防體系的核心,一旦井下發現超標現象,通過遠程無線網絡。快速通知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并第一時間鎖定危險可能地點與井下作業現狀,只有構筑起快速、主動的安防預警機制,才能有效的減少礦難損失。

人命豈能“亡羊補牢” ,安全投入需“未雨綢繆”。在為死難同胞扼腕痛惜的同時,煤礦企業的領導者必須認識到 “安防不強 ,礦無寧日”的意義。加強煤礦“安防”信息化的建設已是弦上之箭,刻不容緩。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