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生產嚴重滯后

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設備生產嚴重滯后

——— 摘自中國工業報
2005/7/25 0:00:00
據建設部的消息,目前,中國有20多個城市正在建設或規劃建設地鐵等軌道交通項目,初步統計近期規劃建設55條線路,約1500公里,總投資達到5000億元。而目前在建線路總長則超過340公里,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天津、南京、重慶、長春、大連等10個城市已建成軌道交通420公里。
建設部官員表示,當前中國地鐵建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3—4年就要建成一條20公里的線路。中國正處于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時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長,交通壓力日趨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擁擠、堵塞的矛盾非常突出。發展地鐵等城市軌道交通對緩解特大型城市公共交通壓力,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車輛生產能力滯后于軌道建設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我國規劃交通存在一種論調,就是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太擠了,需要加快建設新的線路。當前運營線路之所以擁擠,是缺少足夠的運營車輛致使行車間隔時間過大造成的,解決軌道交通擁堵問題的關鍵是增加車輛,縮短最小行車間隔。世界上地鐵運營先進的城市行車間隔均在2分鐘以內,如莫斯科地鐵最小行車間隔僅為90秒,中國香港地鐵也達到95秒。我國往往由于新線初建,預訂的車輛不能按時到位或者處在調試階段,行車間隔均在10分鐘以上,如上海5 號線(莘閔線)2003年11月建成試運營間隔時間高達20分鐘。北京地鐵經多年的運營,目前1號、2號線行車間隔已達到3分鐘,新建成的城鐵13號線高峰時段行車間隔已從建成時的10分鐘縮短到5分鐘。
據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有關專家介紹,目前急需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縮短試運營到正式運營階段的時間,使行車間隔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設計要求。這其中,關鍵是運行車輛能否按時到位的問題。當前我國軌道交通大規模建設,車輛生產廠家的生產能力已跟不上建設速度。例如在未來10年間我國將新建軌道交通總里程超過1700公里,需要配屬各種不同制式的車輛超過7000輛,而國內以長春客車廠、南京浦鎮車輛廠、株洲電力機車廠、四方機車車輛廠為代表的10余家車輛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不超過2700輛。這些廠家目前均擔負著大量在建線路軌道車輛制造任務,訂單大多已簽到幾年以后,生產能力均較為緊張。
從生產車輛型號看,除了長春客車廠等幾個大廠外,多數企業產品較為單一,有的僅能生產A型車,有的僅能生產B型車或C型車,因此生產能力還要打折扣。從地鐵運營公司角度看,一些有運營經驗的城市如北京,新線可以先用老線舊車臨時頂一頂;而一些新建軌道交通線路的城市,地鐵公司只能望路興嘆了。
軌道交通設備亟待國產化
1998年,國家對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出了明確的國產化標準,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國產化程度有了比較大的進展,但距70%的國產化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在車輛、信號控制、自動售檢票系統等方面更為突出,也出現了個別項目采用打捆招標、設備租賃以及人為變更計算方法虛假達到國產化率現象。因此,積極推進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的進程,實施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和技術的國產化,是實現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化、降低造價、促進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重要保障。
專家建議,在推進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進程中,要發揮國家和企業兩個層面的作用,結合我國軌道交通產業的實際狀況,圍繞市場經濟的特點,以市場準入為基礎、以市場競爭為主線、以產業化為目標,開展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的基本思路、產業布局、競爭機制、配套政策的系統研究。強化國家在國產化和產業化方面的主導和引導作用,通過制定市場準入的標準、法規以及技術發展方向、需求和鼓勵措施,積極有序地引導國產化的實施。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