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中國熱網監控系統專家

中國熱網監控系統專家

——— 自動化與電氣技術專訪碩人時代
北京碩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來,面向集中供熱、中央空調領域推出了熱網運行管理系統HOMS2.0、熱網收費管理系統HEMS1.0、遠程室溫采集器STA、蒸汽流量遠程通訊接口板STEC500、STEC2000嵌入式控制器等一系列的自動化軟硬件產品,并在吉林市熱力公司、北京熱力集團、濟南南郊熱電廠等數十家熱力公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客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2004年9月,本刊專訪北京碩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斌文先生。

STEC2000嵌入式控制器的誕生
AET:北京碩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著穩健推進的勢頭,請介紹公司的發展情況?
戴斌文:剛創業的時候,我們擁有的技術偏向于自動化,最初的想法是面向這個行業提供一些自動化和信息化的產品和服務。公司是1999年下半年開始籌建運行,最初階段人比較少,資金各方面都不是很理想,所以業務主要以變頻節能為主,因為這個門檻比較低,而且那時利潤也不錯。但同時我們也把自己的想法,就是關于熱網監控軟件優化運行的一種想法,寫了幾頁紙,與一家熱力公司合作,簽了第一份軟件合同,靠這個資金把我們上位軟件的框架搭建起來了,這樣就有了我們最初的HOMS1.0版本。
當時在做熱力站自控工程的過程中,我們感覺到一種市場需求,大家對進口產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滿意。因為熱網是一種非實時的系統,與工業控制系統不太一樣。它的慣性非常大,就是說熱源把溫度燒高了,但要到用戶的室溫提高可能需要5個小時、甚至是半天的時間,用戶感覺用PLC工控產品很麻煩。另一方面,熱力站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而熱源就一個,所以過去通訊非常麻煩。當時1999年還沒有ADSL、GPRS,用的最多的就是電話。在通訊方面,國外的產品幾乎都很難支持,或者做起來非常費力,開發的工作量非常大,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覺到大家對硬件產品不是很滿意,所以我們就有了做硬件產品的想法。
2000年我們就開始作這個工作,尋找一個好的硬件解決方案。當時,我們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應用了嵌入式技術。那時我們還沒有看到其它的實時嵌入式產品,當然現在很多了,但在2000年時并不多,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也是比較了幾種方案之后,就選擇了自己移植Linux的路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定位于一個比較高端的技術路線,開發了嵌入式控制器。
這套系統從2000年開始逐漸完善,在這個過程中吸引了風險資金的介入。因為開發投入肯定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持續周期也比較長,需要有資金進來運作這件事情。這樣經過半年多的時間,硬件的原型就已經出來了,在2001年時我們已經在自己的項目上應用這些硬件產品。當年生產的第一批產品反映不錯。最具代表性就是濟南南郊熱電廠,這個項目一下用了幾十套產品,包括整個軟件和控制系統。給客戶的感覺也是比較好,而且申報了山東的科技成果獎,也給企業帶來了榮譽。這個項目起到了比較好的樣板作用。

做非工控行業的控制系統產品供應商
AET:碩人時代公司有怎樣的發展思路?
戴斌文:這幾年,產量都在翻番的增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公司也進行了重新定位。我們熟悉的方向是冷和熱以及我們所定位的非工業控制的行業,比如說市政、自來水、環保等這種場合的自動化的應用。
這些行業不是很強的工業過程控制,但是對控制的要求又有一點特殊性,不要求非常嚴格的過程控制和精確度,在我們的軟件里也非常多的體現了這種模糊概念。我們定位的就是這種行業,作這個行業里一個完整的控制系統產品供應商。我們不作中間商,而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完整的產品服務。我們在產品樣本上也說從熱源到熱網到熱力站的整體解決方案,包括上位軟件、監控等相關的硬件產品就整體打包給用戶了,同時我們也發展了好多的集成商,對他們是培訓,培訓完后他們會用我們的產品去實現一些項目。
因為要提供的產品非常的多,所以儲備的技術能力一定要足夠才行,我們盡量以提供系統產品為主,然后把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集成能力放到外面去,通過各個地區的合作伙伴去做。這一點在很多方面都是很有用的,合作伙伴可以幫我把市場面逐漸打開,解決本地服務,還可以分擔工程實施的資金問題。
而我這邊要保持產品開發、產品生產、技術培訓的能力。我們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的平臺,然后交給別人去實施,而不是我去做工程實施,那樣壓力就非常的大。我們實際上就是把最終的集成能力往外放,通過發展比較好的合作伙伴,甚至是有少量股權投入的公司,比如現在的濟南碩人、吉林碩人等都是我們非常緊密的集成商,我們在產品和技術上給他比較好的支持,然后他們在本地去做最終的實施工作和服務,我們是逐漸的往這個方向去做。
從產品這個角度來說,必須對這個行業有比較深的了解,才可能說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所以我們現在是一個行業一個行業的來運作,比如說暖通行業,我覺得我們現在把熱已經基本上做透了,下面的就是空調,空調之后有可能就是環境。這條路肯定很長,現在我們覺得熟悉一個小的行業至少需要三年的時間,通過開始做點小項目,明白客戶有什么需求了,了解行業有那些競爭對手,或者這個行業的競爭情形怎么樣,技術怎么樣,然后形成自己的開發力量,開始考慮提供這種產品。實際上現在很多的產品,都是由核心的產品變形而來。我們有最初的CPU板和操作系統的技術之后,就是如何適應具體的應用領域,針對行業做一些專業的統計分析,硬件平臺現在基本上有了骨架,那種戰略性的開發投入對現階段來說已經小的多了。
AET:北京碩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面向集中供熱、中央空調領域推出了熱網運行管理系統HOMS2.0、熱網收費管理系統HEMS1.0、遠程室溫采集器STA、蒸汽流量遠程通訊接口板STEC500、STEC2000嵌入式控制器等一系列的自動化軟硬件產品,請問近期將有什么新產品推出?
戴斌文:現在我們堅持一個原則,每年的收入的10%左右要投入到研發上,有些是技術儲備,有些是針對行業做的試驗樣板。今年到明年要推出新的上位軟件,這是一個全新的監控軟件。硬件做完以后,系列化的工作很多,準備推出中檔產品,構建更大的產品框架,向下、向上逐漸延伸,以適應更寬的適用市場。另外,我們也正在發展一個對外的合作,包括行業內客戶的定制、貼牌,這個也有很大的量,有明確的用戶層。去年我們又推出了一個新產品,產品很小,但有很大的應用性,就是溫度采集器,它串在電話上,可以遠地采集數據,這個很便宜,才幾百元一個,主要應用在供熱計量部門,因為這個部門很關注用戶的室溫,這個產品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現在銷量很好。
我們開發產品應該挖掘用戶的實際應用需求。現在我們正推出含遙視功能的無人值守自動監控系統,能夠在畫面有大的變化時,比如有人進來時,能夠自動記錄下來,能夠體現出現場的變化。
AET:面對市場形勢,碩人時代公司有何策略?
戴斌文: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國外企業,因此我一直堅信國內企業在這個行業內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目前我們與建設部合作,參與了熱力控制行業標準的制定,這也是我們本土化的優勢。
我們首先要在行業內做到領先,這是最基本的,在主業上要做到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充分挖掘市場潛力。集中供熱行業發展勢頭非常快,增長速度有時在30%,這個根源在哪里?這幾年的房地產業發展很快,集中供熱行業與房地產業的關系很大,帶動效應很大。集中供熱行業每年增長面積都在3、4億平方米以上,這些新建面積對自動化程度、節能要求都比以前要求高,都在考慮和投資范圍之內,在這種情況下,自動化行業發展很快,我們正好趕上了這個機遇,每年都翻番地增長。相對于國外企業,他們的銷售渠道比較寬,網絡很完善,比如西門子,他們能夠提供很完整、系列的產品。而我們只能提供控制器和上位軟件,而外圍的產品,比如傳感器、執行件等就與其它企業合作。這樣我們競爭的時候就不突出完整性,而我們的優勢更多的是從點上著手,在區域市場展開工作,然后由點及面,逐步完整市場網絡。我們主要是與一些國外企業競爭,現在國內企業做這個的不多,主要是一些區域性的公司,做全國市場的企業很少。我們本土化很強,產品適用性很強,產品價格有比較好的優勢,但是我們始終提供的是高檔優質的產品,而不是便宜的大路貨。

人力資源是企業生存之本
AET:您認為公司的最大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戴斌文:公司渡過艱難的創業期,一直到現在的發展期,主要靠一個很好的核心管理團隊,就是我們三個人(總經理戴斌文、研發總監 鄧宇春 、市場總監 史登峰 )。我們分工非常明確,一個負責市場,一個負責研發和產品生產,我負責行政管理、項目實施以及公司總體發展性的工作。我們組合比較和諧,三個人目標一致,就是把事業做好,每年公司都是把利潤在投入,基本上不分紅,大家只拿一個固定工資。我們三個人性格各不一樣,但都很符合現在的崗位要求。公司內部很協調,做什么事情,立刻就能貫徹下去。我們吸收了很多優秀人才,這也是我們發展很重要的優勢之一。大家都能團結在一起,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我們正在有意識的培養高素質的中層人員,計劃未來一、兩年內從公司內部培養出第一批能夠勝任各自崗位的管理人員。我想這是公司發展能夠更上一層樓的基礎,畢竟人力資源是公司生存的根本。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STEC350在環保系統中的應用

碩人時代通斷時間面積法產品和IDH智能熱網亮相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節能環保展

碩人時代攜通斷時間面積法參加“2014中國供熱計量技術、運營、收費研討會”

碩人時代 監控系統軟件 HOMS5.0

碩人時代SMECH3000供熱計量節能調控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