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待字閨中 國內機器人有待市場驅動

待字閨中 國內機器人有待市場驅動

2004/11/11 23:24:00
日前,2004國際機器人展覽在北京農業展覽館開展,中國和日本的十數家企業和科研單位展出了工業機器人技術的最新成果。從參展單位和展出的產品來看,國內單位以科研單位為主,產品多集中在教育與實驗機器人,顯示了國內機器人技術尚待字閨中,成熟的產品和應用難得一見。

工業機器人由操作機(機械本體)、控制器、伺服驅動系統和檢測傳感裝置構成,是一種仿人操作、自動控制、可重復編程、能在三維空間完成各種作業的機電一體化自動化生產設備。機器人的應用是人類多年的夢想,它能把人們從繁重、惡劣的工作環境下解脫出來、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特別適合于多品種、變批量的柔性生產。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開始起步,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操作機的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生產了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噴漆、弧焊、點焊、裝配、搬運等機器人。但在可靠性、應用范圍和應用規模等方面,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日本NACHI的點焊機器人

在這次國際機器人展覽中,來自日本的FANUC、川崎、NACHI等企業展出的都是實用型機器人,如NACHI公司應用在汽車制造中的點焊機器人、FANUC的高速視覺追蹤搬運系統等,它們都已經在各自應用中發揮著提升制造水平的重要作用。而國內參展單位展出的多是面向教育應用和處于實驗開發中的機器人,以及極少數運用機器人技術的工程機械,還沒有真正為制造業打造的工業機器人產品展出(沈陽新松未參展)。

FANUC的視覺追蹤搬運機器人

在此次展覽的展示中,以863計劃機器人技術為主題,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防科大等承擔的相關項目均取得了較大成功,如面向MEMS加工的精密定位技術、微型立體視覺機、模塊化可重組機器人等,顯示了我國機器人技術科研和設計的能力。從技術方面來說,我國的機器人技術具備了獨立自主發展的基礎。但國內的機器人產業還沒有形成,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市場驅動。

國產搬運機器人

據專家介紹,國內對工業機器人能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能快速滿足產品更新換代要求的作用還認識不足,缺乏“高投人高產出”的戰略思維。另外,機器人研制生產單位和需求的結合不夠緊密,還沒有做到以實際應用帶動機器人技術發展,許多科研還停留在純粹技術的層面,得不到市場的認可和驗證。

國產實驗機器人

隨著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在國家863計劃中的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技術領域,自動化裝備與機器人主題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在解決了產業化前期的關鍵技術后,對產品進行全面規劃,做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設計,將積極推進機器人的產業化進程。同時,機器人與制造業的結合將更加緊密,機器人的發展有望在產業化方面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