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視覺系統中光源選型和打光方法
對于一個機器視覺系統來說,但很多人會忽略一個極其關鍵的角色——光源。它就像視覺系統的“太陽”,決定了這個世界能被“看”得多清楚。你想想,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夜里,就算給你一雙鷹眼,你也啥都看不見,對吧?機器視覺也是同一個道理。一個設計拙劣的打光方案,能讓最頂尖的相機和軟件瞬間變成“睜眼瞎”;而一個精心設計的光源,卻能化腐朽為神奇,讓普通的硬件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光源怎么選,光又該怎么打。
一、光源的選型
第一步,咱得搞清楚你要檢測的物體是什么材質。它的表面是鏡面反光得像不銹鋼,還是粗糙漫反射得像一張A4紙?它是透明的像玻璃瓶,還是高吸收率的像黑色橡膠?不同的材質,對光的反應是天差地別的。摸清了物體的底細,接下來就是挑選光源類型了。
環形光源
像手術室里的無影燈,它能提供均勻的照明,能很好地消除陰影,適合用來給一般的平面物體打底光,看看有沒有劃痕、凹凸什么的。
條形光源
靈活性超高,你可以單獨用一條,或者幾條組合成一個角度,特別擅長勾勒物體的邊緣輪廓,或者給長條形的區域提供均勻照明。
圓頂光源
要是遇到那種反光能當鏡子用的物體,比如金屬表面、玻璃蓋板上的劃傷檢測,就可以使用圓頂光,它通過半球形的漫反射內壁把光打得特別均勻柔和,能完美地消除反光,讓底下的瑕疵無所遁形。
同軸光光源
同軸光像是給相機鏡頭戴上了一副“魔法眼鏡”,它的光線方向與相機鏡頭軸線平行,特別適合用來檢測光滑表面上的極其細微的劃痕、凹凸不平(比如手機屏幕的麻點),或者精確測量鏡面物體的高度。
背光源
它通常是個方形的面板,讓物體擋在光和相機中間,能產生非常高對比度的輪廓剪影,是尺寸測量、定位和檢查物體形狀缺失的絕對利器。
選完了類型,參數也得跟上。光的顏色(波長)很重要。要找出產品上的紅色標簽?試試用紅色的光去打,標簽會變得特別亮,而其他顏色會變暗,對比度一下就拉開了。這就是利用互補色原理來增強特征。
光的強度也不能忽視,太弱了信號不足,太強了容易過曝,還可能把被測物給烤壞了。所以,選型就是一個不斷權衡和匹配的過程,目標只有一個:讓你關心的那個特征(比如瑕疵)和它所在的背景(產品本體)之間的對比度達到最大,讓相機能毫不費力地把它抓出來。
二、打光方案
光有好光源還不夠,還得會怎么打光,核心就在于光線和物體的幾何關系。這就好比攝影師給人拍照,順光、逆光、側光,出來的效果和情緒完全不同。在實際應用中,經過長期實踐,形成了若干種經典且有效的打光方式。
正面照射
光源和相機在差不多同一側,光線直接照亮被測物表面然后反射回相機。這種方式適用于大部分表面特征明顯的二維檢測,比如讀取二維碼、檢測包裝印刷缺陷。但它有個天敵,反光。一旦物體表面光滑,討厭的耀斑就會淹沒掉關鍵信息。
低角度照射
把光源放在一個側下方角度,幾乎貼著物體表面打光。對于一個完美光滑的表面,光線會直接滑走,不會進入相機,所以畫面一片漆黑(形成暗場)。但一旦表面有哪怕一丁點的凸起或凹陷,比如劃痕、磕碰,這些地方就會把光散射開來,其中一部分光就會在漆黑的背景上形成一條非常醒目的亮線。這下,瑕疵想藏都藏不住了。適合檢測金屬表面的劃痕、玻璃上的裂紋。
背光照射
這理解起來最簡單,就是把物體放在光源和相機中間,物體把光擋住。相機看到的不是一個被照亮的表面,而是一個清晰的、高對比度的黑色剪影。這種方式剝離了一切顏色、紋理的干擾,只專注于物體的外形輪廓。用來檢查零件的形狀是否完整、孔徑大小是否符合標準,或者定位物體的精確位置,是再合適不過了。
同軸照射
它通過一塊特殊的分光鏡,讓光線沿著與相機鏡頭軸線完全平行的方向射出。當這束“正”光打到非常平整的鏡面上時,它會原路返回,相機看到的就是一片均勻的亮。但如果表面有那么一丁點的不平(比如細微的劃痕或凸起),光線就會發生漫反射,無法全部返回相機,那個瑕疵點就會在明亮的背景上呈現為一個暗點。這種方式對于檢測高反光表面上的微小瑕疵,效果極其出色。
當然,現實世界的檢測需求往往更加復雜,單一的打光方式有時無法滿足所有要求。這時候就需要組合打光方式上場了。組合打光就像是給視覺系統配上了多盞不同功能的"聚光燈",各自負責照亮不同的特征。比如在檢測易拉罐時,我們可能會用穹頂光來壓制罐身整體的弧形反光,同時再用一個小角度的條形光專門打亮罐底的噴碼,這樣就能同時獲得干凈的背景和清晰的字符。
聊了這么多,我們可以下一個結論了:在機器視覺系統里,光源和打光方案絕不是配角,而是奠定整個項目成敗的基石。它花費可能只占整個系統的5%-10%,但它起到的作用,絕對超過了50%。一個好的打光設計,能極大地降低后續圖像處理算法的復雜度,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真正做到事半功倍。而一個壞的設計,則會讓你在軟件的坑里不停地填坑,事倍功半,最后項目還可能失敗。
所以,下次當你規劃一個機器視覺檢測項目時,千萬別一上來就埋頭研究用多高分辨率的相機、多厲害的算法。不妨先停下來,拿出點時間,好好地端詳一下你要檢測的物體,思考一下它的物理特性。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最高效、最可靠的解決方案,恰恰就藏在這一束恰到好處的光線里。

提交
機器視覺的PCB板AOI檢測應用
機器視覺的手機柔性屏貼膜應用
機器視覺的車載觸摸屏玻璃蓋板貼合應用
機器視覺中遠程IO模塊的原理與應用解析
機器視覺的3C玻璃蓋板絲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