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電源二合一防雷浪涌保護器
1. 什么是“網絡電源二合一防雷器”
“網絡電源二合一防雷器”(下文簡稱二合一SPD),是將以太網端口(含PoE供電)與電源端口(AC或DC)的浪涌保護集成在同一外殼的一體化裝置。
它同時處理模式:
網口側(RJ45/光電混合):對差模(線-線)與共模(線-地)雷電/感應浪涌進行箝位;兼顧數據速率和PoE供電。
電源側(AC 230V / DC 12–48/110V等):對工頻側的雷擊浪涌、開關操作過電壓進行能量泄放與限制。
內部等電位:將“網線屏蔽層/網口參考地”和“電源保護地/外殼地”做短路徑等電位連接,降低設備端口間位移電壓。
適合末端點位或桿體箱體等“空間受限、布線復雜”的環境,減少單獨采購與布線工作量,提高能量協調和布線一致性。
2. 網絡電源二合一防雷浪涌保護器關鍵參數與合規選型要點
2.1 網口(數據/PoE)側參數
為兼容千兆/萬兆與PoE供電,建議關注如下指標(典型合格區間,按千兆PoE+場景給出):
接口與速率:RJ45(10/100/1000Base-T,必要時兼容2.5G/5G Base-T);插入損耗 ≤0.3 dB@100 MHz(萬兆銅纜需專用器件)。
PoE 兼容:IEEE 802.3af/at/bt(供電電壓 44–57 V,功率 up to 90 W);PoE透傳電阻 ≤2 Ω/線對。
標稱放電電流 In(8/20 μs):≥ 5 kA/線對(建議**≥ 5–10 kA**以提升裕度)。
最大放電電流 Imax(8/20 μs):≥ 10 kA/線對。
限制電壓/殘壓 Up(線-地,共模):典型 ≤ 600 V;(線-線,差模)典型 ≤ 20–40 V,以避免以太網磁隔離與PHY受損。
響應時間:≤ 1 ns(TVS/混合保護結構常見)。
屏蔽與接地:支持STP網線屏蔽連續性(屏蔽層與外殼地短路徑搭接)。
耐壓與絕緣:≥ 1500 V RMS/60 s 端口隔離(典型)。
提示:對于戶外長距離網線(>50 m,尤其桿體至機房),建議選擇 In≥10 kA / Up低 的型號,并確保屏蔽連續與等電位,顯著降低感應雷擊風險。
2.2 電源側(AC 或 DC)參數
按負載功率與上級配電級別匹配,給出推薦指標:
額定工作電壓 Uc:
AC 230 V(單相)/400 V(三相),或
DC 12/24/48/110 V。
標稱放電電流 In(8/20 μs):
末端點位 Type 2/3 典型 5–20 kA;
桿體/樓層箱內 Type 2 典型 20–40 kA。
最大放電電流 Imax(8/20 μs):
末端點位常見 10–40 kA(視場景與體積)。
沖擊耐受 Iimp(10/350 μs):若位于建筑物外部/桿體直接承受部分直擊能量耦合,優選帶 Iimp(如 2.5–5 kA)能力的混合結構。
殘壓 Up:
AC 230 V 端口建議 ≤1.5 kV;
DC 48 V 端口建議 ≤120 V(或接近 2.5×Uc 的等級)。
暫態過電壓類別:終端設備側通常為 Type 3;桿體/樓層箱為 Type 2;總配電房或LPZ0/1分界處為 Type 1(Iimp 12.5 kA/極 常見)。
失效模式與指示:熱脫扣、短路/過流配合、狀態窗、遙信告警(干接點)。
工程協調要點:總電源柜 Type 1(Iimp≥12.5 kA) → 樓層/桿體箱 Type 2(In 20–40 kA) → 設備前端 Type 3(Up更低) 的三級能量配合,二合一SPD多用于 Type 2/3 角色。
2.3 共性與結構
保護拓撲:網口側(TVS+GDT混合、共差模分路)+電源側(MOV/氣體放電管/混合模塊)+共地/短路徑連接。
接地方式:PE/FE(功能地)與SPD外殼地就近直連,總長度 ≤0.5–1.0 m,單根直線避免環路;接地電阻優選 ≤4 Ω(一般場景)/ ≤1 Ω(關鍵場景或規范要求更嚴)。
環境:IP65/66(戶外桿體)、工作溫濕度 ?40~+70 ℃,鹽霧/防腐、防紫外;阻燃外殼或金屬外殼帶防凝露設計。
標準參考(方向性給出,工程遵循同類國家/行業標準及IEC 61643/GB/T 18802 系列;建筑弱電可參照GB 50343、數據中心/機房可參照相應規范)。
3. 典型應用架構與LPZ分區
LPZ0A/0B(室外)→ LPZ1(桿體/箱體內)→ LPZ2(設備腔體)
在 LPZ0/1 分界處設置第一道電源Type 2 SPD,并屏蔽/金屬箱體等電位;進入設備前通過二合一SPD實現低殘壓與跨端口等電位控制,防止“網口進、電源出”(或反之)形成位移電壓燒毀設備。
4. 行業部署方案與參數建議
下面按場景給出可直接落地的配置清單與參數區間。若與現有配電級別不完全一致,可按“上級更強、下級更低殘壓”的原則做級配。
4.1 智慧燈桿 / 城市監控桿
設備:4K/低照度槍機/球機(PoE或DC供電)、路由/AP、屏控、傳感器、環境監測等。
挑戰:桿體高、線路長、周邊反復雷暴、供電與網線同桿并行。
推薦:
桿底/配電腔電源SPD(Type 2):AC 230 V,In 20–40 kA,Imax 40–60 kA,Up ≤1.5 kV;配合前端C16–C32A微斷/熔斷器。
二合一SPD(靠近設備端):
網口:RJ45 千兆+PoE bt,In ≥5–10 kA/線對,Imax ≥10 kA,Up(共模)≤600 V、(差模)≤20–40 V;STP貫通;響應 ≤1 ns。
電源:若設備用 DC 12/24/48 V,選 Uc 匹配、In 5–10 kA、Up ≤(2–3)×Uc;若用 PoE 供電,則電源側可不接(由PoE網口側吸收)。
接地:桿體與SPD地同點就近;PE至接地體直連≤1 m;箱體/屏蔽連續。
效果:降低“同桿感應”導致的網口損壞/供電模塊燒毀,顯著提升設備壽命。
4.2 平安城市/園區安防與室外AP
設備:大批量PoE攝像機、云臺、eMIMO AP。
線路:弱電橋架/直埋管道,距離 50–120 m 常見,跨建筑引入。
推薦:
建筑引入處:設置信息線SPD匯聚板(機柜端 Type 2/3),PoE交換機上行口前做匯聚保護(In ≥10 kA/端口,Up ≤600 V)。
終端點位:使用二合一SPD靠近設備接入(網口指標同上);若攝像機為 本地DC供電,二合一SPD電源側選 Uc=DC 12/24/48 V,In 5–10 kA,Up ≤(2–3)×Uc。
PoE供電:若交換機到頭端采用PoE bt 90 W,需明確SPDPoE功率透傳能力與直流電阻,避免功率掉落與過熱。
4.3 工業互聯網 / SCADA / RTU / PLC 站點
特點:端口多樣(以太網、RS-485、I/O)、有DC 24/48 V供電、強電磁干擾。
建議:
二合一SPD(帶DIN導軌)安裝于端子排前,便于維護:
網口:In ≥10 kA / Up低,兼容千兆;
電源:DC 24/48 V,In 10 kA,Up ≤(2–3)×Uc。
柜門/殼體:做屏蔽與等電位(門—柜體編織帶);I/O與通訊線分區走線,SPD與地端最短路徑。
電源前級:站內配電箱Type 2 20–40 kA;室外引入加共模濾波抑制開關沖擊。
4.4 通信基站 / 小微5G站 / 室外邊緣主機
特點:射頻設備/BBU/邊緣節點,網電齊備;雷暴區密集。
建議:
站點交流配電:Type 1+Type 2 組合(Iimp 12.5 kA + In 40 kA)保障能量泄放。
機柜內:對邊緣主機/交換機/路由的每個“外延口”(外出網線)配置二合一SPD,確保外線入柜處就地箝位。
DC 系統(如?48 V):選專用DC 二合一,注意極性與浮地,Up ≤120 V。
4.5 軌道交通 / 隧道 / 高速公路機電
特點:線纜長、沿線密集設備(情報板、對講、攝像、門禁),土建金屬結構復雜。
建議:
分段就近:沿線機柜(區間箱/分站箱)統一安裝Type 2 電源SPD;
終端設備:各點位前加二合一SPD(網口 In≥10 kA、Up 低;電源端按 AC 230 V 或 DC 24/48 V 選型)。
等電位:利用軌旁鋼結構/接地扁鋼形成低阻抗回路,端到端避免“漂浮地”。
4.6 光伏/風電監控與匯流區輔控
特點:強雷環境、長距離通訊,引出至集控室。
建議:
場站出口與集控室入口分別設置Type 1/2能量級;
就地逆變器/匯流箱/測控柜→二合一SPD保護攝像/通訊/輔電(DC 24/48 V),網口 In≥10 kA;
注意直流側與通訊側的跨界等電位,避免“直流地—弱電地”位移。
5. 安裝要點與常見誤區
5.1 安裝要點(必須做到)
最短接地:SPD的PE/地線至就近接地匯集點≤0.5–1 m;直線走線,避免盤繞;優先黃綠扁銅/編織帶。
等電位:箱體、屏蔽層、設備地、SPD地同點連接,避免“多點不同電位”導致反擊。
先能量后殘壓:上級(Type 1/2)→ 下級(二合一Type 2/3)級配;距離≥10 m或串入小電感(設備廠商模塊多已內置等效)。
就近保護:二合一SPD安裝在被保護設備前 ≤0.5–1 m處,跨端口位移電壓最小。
PoE核對:確認PoE標準與功率(af/at/bt),并核對SPD直流電阻與發熱規格。
狀態與維護:有狀態窗/遙信的型號接入告警;定期抽檢接地電阻與緊固螺栓。
6. 計算與校核思路(工程師關心的細節)
殘壓窗口:確保 SPD 殘壓 Up < 設備端口絕緣耐受/擊穿閾值(網口PHY常對差模較敏感,盡量 ≤20–30 V)。
能量余量:結合當地年雷暴日與線路暴露程度,網口 In≥5–10 kA、電源 In≥20–40 kA 的配置對大多數城市桿體/園區已經具備較高余量。
線長與分布參數:>50–80 m 的戶外線,建議端—端都加(設備端二合一+匯聚端信息口SPD板)以降低沿線耦合。
短路配合:電源側SPD前串接微斷/熔斷器(C16–C32A常見),并校核I2t配合,防止SPD熱擊穿后持續燃弧。
接地網:點式設備就近打入接地極并與主地網可靠連接;若無法并入主地網,需評估跨步電壓與等電位跨接。

提交
雷電計數器的應用解決方案
智能防雷大氣電場雷電預警檢測系統應用方案
網絡電信號防雷電涌保護器的安裝部署方案
一級防雷浪涌保護器的行業應用方案
避雷針防雷接地與防雷工程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