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利整體解決方案
一、方案背景
水資源短缺、污染及水旱災害等問題凸顯,傳統水利管理難以應對。智慧水利依托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水利信息的全面感知與智能決策,是提升水利管理水平的關鍵。
二、系統概述
所謂“智慧水利”,就是利用互聯網、云計算、GS等先進技術,提高水利部門的管理效率和社會服務水平,推動水利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信息技術標準化、信息采集自動化、信息傳輸網絡化、信息管理集成化、業務處理智能化、政務辦公電子化”。
三、方案目標
構建“感知全域化、數據融合化、決策智能化、管控精準化”的現代水利體系,實現:
1. 水資源優化配置(供需平衡、節水增效)
2. 水災害智能防控(洪澇干旱預警調度)
3. 水環境實時監管(水質監測、污染溯源)
4. 水工程智慧運維(水庫/閘站/管網智能管控)
5. 水政務高效協同(“一平臺”統籌管理)
四、總體架構(四層一體)
1. 感知層(全域物聯)
· 水文監測:雷達水位計、流量計、雨量站、水質多參數傳感器(COD/氨氮/濁度)
· 工程監測:大壩形變傳感器、閘門開度儀、管道壓力計、滲壓計
· 環境感知:衛星遙感(植被墑情)、無人機巡查(河道違建)、視頻AI識別(非法采砂)
· 用戶側計量:智能水表(城鄉用水量實時采集)
2. 網絡層(多模通信)
· 光纖專網(核心節點)
· 5G/4G(移動設備回傳)
· NB-IoT/LoRa(低成本廣域傳感器)
· 北斗短報文(應急通信保障)
3. 平臺層(智慧中樞)
· 水利云平臺:分布式云架構(兼容公有云/私有云)
· 數據中臺:
· 整合水文、氣象、地理、工程、業務等多源數據
· 構建水利知識圖譜(如河流拓撲關系庫)
· AI中臺:
· 洪水預報模型(LSTM神經網絡)
· 水資源調度優化算法
· 衛星影像AI解譯(水土流失分析)
· 數字孿生引擎:
· 流域BIM+GIS三維可視化(動態模擬洪水演進)
4. 應用層(六大核心系統)
系統名稱 | 核心功能 |
智能防洪抗旱 | 洪澇風險預警(精度達1km網格)、水庫聯調優化、旱情評估 |
水資源管理 | 取用水實時監控、用水效率評估、跨區域水權交易 |
水環境治理 | 污染源溯源分析、河湖健康評價、生態補水智能調度 |
智慧供水 | 漏損定位(DMA分區)、水質超標預警、二次供水智能管控 |
工程運維 | 大壩安全診斷、設備預測性維護、AR遠程巡檢 |
綜合決策 | 多場景預案推演(如臺風應對)、績效考核駕駛艙 |
五、關鍵技術支撐
· 邊緣計算:閘站就地決策(毫秒級響應)
· 數字孿生流域:耦合氣象水文模型(SWMM+HEC-RAS)
· 區塊鏈:水權交易存證、監測數據防篡改
· 智能預警:多模態融合告警(短信/地圖彈窗/聲光聯動)
六、典型應用場景
場景1:城市內澇防控
· 通過路面積水傳感器+雷達降水預報,自動觸發泵站啟停和交通疏導提示
· 效果:預警響應時間縮短70%,內澇點減少40%
場景2:跨流域調水優化
· 結合水源地水質、沿途蒸發量、用戶需求預測,動態生成輸水方案
· 案例:某工程年節水超2000萬m3
場景3:農村供水智能管護
· NB-IoT水表+AI分析用水異常,自動派單維修
· 成效:運維成本下降35%,供水保障率達99%
七、安全體系
· 等保三級:數據傳輸加密(國密算法)
· 北斗授時:關鍵數據時間戳認證
· 冗余設計:重要節點雙機熱備+異地災備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