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管理系統:遠程監控+智能調控
在現代城市供水體系中,水泵房的二次供水管理系統是保障高層建筑、偏遠區域用水安全與穩定的核心環節。傳統管理模式存在人工巡檢效率低、數據滯后、故障響應慢等痛點,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正通過設備互聯、數據驅動和實時決策,重新定義供水管理標準。
一、系統核心架構:物聯網構建“感知-傳輸-決策”閉環
水泵房的二次供水管理系統以工業物聯網平臺為底座,通過“端-邊-管-云”四層架構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1.終端感知層:
部署御控智能網關,實時采集壓力傳感器、流量計、水位計、水質監測儀等設備的數據,包括壓力、瞬時流量、水池水位、余氯/濁度等20+關鍵參數。
集成智能電表與電機保護器,監測加壓泵組電流、電壓、功率及運行狀態,預防電氣故障。
2.邊緣計算層:
通過御控工業物聯網網關實現設備協議解析(如Modbus、Profibus、OPC UA)與數據預處理,過濾無效數據并壓縮傳輸量。
御控網關內置AI算法模型,可本地判斷水位過低、壓力突變等簡單異常,實現毫秒級響應。
3.網絡傳輸層:
支持4G、LoRa等無線通信方式,兼容老舊水泵房有線網絡改造需求。
采用數據加密傳輸與斷點續傳技術,確保關鍵數據零丟失。
4.云端應用層:
搭建數字孿生管理平臺,可視化展示水泵房設備布局與實時數據,支持歷史數據回溯與趨勢分析。
提供移動端御控APP,管理人員可隨時隨地查看報警信息、控制泵組啟停。
物聯網應用場景:例如,某小區水泵房通過御控物聯網網關,將水池水位監測頻率從每小時1次提升至每10秒1次,漏水檢測響應時間縮短至5分鐘內。
二、五大核心功能:從“被動維護”到“主動預防”
1.全參數實時監控:
動態展示進廠/出廠流量、壓力、水質等指標,支持自定義閾值告警(如出廠壓力>0.8MPa觸發紅色預警)。
通過攝像頭+AI圖像識別,監測水泵房門禁狀態、設備外觀異常(如滲水、銹蝕)。
2.智能調控與節能優化:
根據用水高峰低谷自動調節加壓泵頻率,結合管網壓力反饋實現恒壓供水,避免“大馬拉小車”浪費能源。
案例:某水廠應用后,單臺泵組年節電量達1.2萬度,電費成本降低18%。
3.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
基于設備運行數據(如振動、溫度、電流波動)構建預測性維護模型,提前7-15天預警軸承磨損、電機過熱等故障。
支持工單系統對接,自動派發維修任務并跟蹤處理進度。
4.水質安全全程追溯:
記錄余氯、pH值、濁度等水質參數變化曲線,生成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檢測報告。
異常水質數據自動鎖定時間范圍,輔助快速定位污染源(如管網破損、消毒劑投放不足)。
5.多級權限與安全防護:
設置管理員、運維員、審計員等角色權限,防止非法操作。
通過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保障平臺數據安全。
三、物聯網技術價值:降本增效與安全升級雙贏
1.效率提升:人工巡檢頻次從每日4次降至每周1次,故障發現時間從小時級縮短至秒級。
2.成本優化:通過智能調控減少泵組啟停次數,設備壽命延長30%以上;結合峰谷電價策略,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
3.安全保障:7×24小時監測水質與設備狀態,避免停水事故引發的用戶投訴,提升品牌信譽。
水泵房的二次供水管理系統通過御控物聯網技術的深度應用,實現了從單一數據監測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跨越。無論是老舊泵房的智能化改造,還是新建項目的全流程規劃,該方案均可提供靈活適配的模塊化功能,助力水務企業構建“安全、高效、低碳”的現代供水體系。

提交
如何提高老舊設備的聯網率,打造數字化工廠
二次供水無人值守遠程控制系統解決方案
如何實現泵站的無人值守:御控智慧水務平臺
智能泵房監控系統:物聯網應用與智能管理
智慧水廠建設:設備接入、數據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