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程物聯網和廣域物聯網技術結合有什么優勢
眾所周知,藍牙低功耗(BLE)等短程無線技術適用于分布廣的傳感器網絡,以用于監控各種進程。這種技術芯片價格低廉且性能優秀,電池壽命極佳,且易于互相連接。
此外,BLE系統芯片(SoCs)能夠進行邊緣處理,BLE這樣的短程技術的吞吐量也是從無線傳感器傳輸數據的理想選擇。更妙的是,藍牙已經默認為是大多數智能手機都會具備的技術,這意味著BLE傳感器可以在大多數手持設備上配置和查詢。
但BLE作為一種短程技術,其覆蓋范圍有限,最多也不過幾百米。它還與主流的IPv4和IPv6互聯網協議不兼容。因此,使用BLE直接連接到互聯網是很困難的。且由于SoCs在運算和內存資源方面受到的限制,BLE能處理的內容范圍也有限。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BLE在物聯網實際案例中雖然能發揮作用,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低功率廣域網絡(LPWA),它作為一種連接遠程、“安裝即忘”(fit-and-forget)式傳感器的技術,已經在工業物聯網得到了廣泛應用。與短程和超短程技術(例如RFID、UWB)一樣,LPWA也有多種形式,包括蜂窩(NB-IoT,LTE-M)和非蜂窩(LoRaWAN,Sigfox等),這里要講的是蜂窩物聯網。低功耗的蜂窩物聯網與互聯網是兼容的,覆蓋范圍達10公里。此外,與短程SoCs相比,蜂窩物聯網模組往往具有更強大的處理器和更多的內存。
所以解決方案很明確,就是在混合物聯網設置中將短距離和廣域技術相結合,讓它們彌補彼此的局限性,強化各自的優勢。這種結合的標準模型是讓基于網格的短程傳感器網絡通過部署的廣域基站進行回傳。
例如,工廠機器的振動數據通過蜂窩連接傳輸到本地的云服務器上進行存儲和分析;野外的濕度傳感器借此技術與網關建立連接,網關會構建一條單獨的通道,從而讓信息回傳到云端。
但是BLE和蜂窩物聯網并不直接相互通信,因為它們使用不同的協議。設計人員需要用硬接線的雙無線電構建網關:一個BLE芯片連接到短程網狀網絡,一個基于蜂窩的系統封裝用于與云通信。
這是硬件上的物理結合,軟件上的智能結合,數據上的多產結合,能夠為相關產業的商業運營方面產生巨大的收益。
計訊物聯工業物聯網網關TG462具有強大的邊緣計算功能,可以實現現場的數據采集、通信協議轉換和數據傳輸,為工業領域設備信息化和工業大數據應用提供高效、可靠的數據通道。

提交
5G千兆網關在智能倉儲物流管理中的應用
工業DTU應用于無線輸電線路監測系統
NB-IoT在無線煙感監控系統中的優勢
環保數采儀助力企業污水處理監測
邊緣計算網關下山體滑坡監測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