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農業讓農民更輕松
“面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滿身土。”這是傳統農民生產的真實寫照。
傳統的大棚蔬菜種植,草苫的掀起和覆蓋全靠手工,何時澆水、施肥、打藥,全憑經驗和感覺。可如今,一臺電腦,一個控制箱,一部智能溫室物聯網采集器,通過實時監控系統,農民只需按動開關,就能掌控大棚的蔬菜種植。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及智能農業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在悄然改變著農業生產方式,“智慧農業”正漸行漸近。
20世紀以來,農業的進步主要體現在現代農業機械基本取代了人力和畜力作業,以及農業生產的組織管理形式變得專業化、社會化和企業化。國內主流學界曾把西方現代農業的特點概括為一個“大”字,主要表現為耕地面積的廣袤,農機設備的大型寬幅和高速聯合。這個“大”字在當下發達國家農業中仍占主流地位,但新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那就是農民們利用物聯網等技術,收集有關田地的精確數據,制定策略,對每一小塊土地精耕細作,從每一顆種子中榨取出最高的價值,這就是“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的物聯網應用呈現如下幾個特征:
第一,“感知”是基礎
物聯網農業之所以被認為對于傳統農業生產具有顛覆意義,重要一點就是改變了以往農業從業人員依靠有限的農業知識對植物、土壤以及農業環境進行主觀判斷,傳統農業,澆水、施肥、打藥全憑經驗,靠感覺,由于植物生長和農業環境的復雜性,主觀判斷有可能出現遺漏,而依靠感覺也會造成誤判。這時,智慧農業的優勢就得以凸顯。智慧農業通過傳感器“捕捉各項數據,經數據采集控制器匯總、中控室電腦分析處理,結果即時顯示在屏幕上,中央計算機還會通過計算給出決策方案,我們只需根據方案進行澆水、施肥或者改善植物生長環境。因此,精確的“感知”是物聯網能夠發揮出巨大優勢的基礎。
第二,“鏈條”是重點
在通過傳感器以及GPRS和地理信息系統采集了視頻、溫度、濕度、光照和土壤等數據之后,還要通過一系列的系統實施操作,例如進行精準施肥、施藥、灌溉以及光照,在實施完成之后,還可以收集反饋信息做進一步的判斷。從收集信息——作出決策——實施操作——后續反饋,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難以稱之為智慧農業。除此以外,在作物生長周期內,從播種到收割,直到倉儲,都需要相應的科技裝備支撐,這樣才能大幅高效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第三,“武器”是關鍵
農業物聯網的“武器”就是物聯網產品,即農業生產解決方案。只有裝備了匹配的“武器”,農業才可能逐漸地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產模式轉向以信息和軟件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程控制的生產設備,才能使得物聯網在農業領域運行得更加流暢和高效。
最后,我們不妨大膽展望一下物聯網與現代農業充分融合的前景:人們一方面享受著農產品大量增長帶來的優裕生活,一方面驚奇地發現,人類的勞作身影已在農田里消失了,甚至傳統農民這個職業也不存在了——你和身邊的一位白領都在手機上玩“開心農場”,你玩的是游戲,他玩的卻是真正的農場,彈指之間,播種、灌溉和收割就可輕松完成。

提交
新大陸自動識別精彩亮相2024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
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
智能工控,存儲強基 | 海康威視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展會|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