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2016:信息化的變革風口
隨著制造業在貿易活動、產品價值鏈以及客戶供給等環節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對靈活性和時效性的訴求。2016年,我們將見證制造業的一場信息化革命。面對機遇和挑戰,制造業內的調整勢在必行。而所有基礎環節的信息化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引入信息化系統。而在客戶聯系人、訂單跟蹤、合同、后勤、物流、庫存等基礎環節沒有實現系統化之前,上游、制造環節、產品追蹤都只能是紙上談兵。
信息化進程將提高整個制造業的基準
制造業在不久的將來會運用新技術來完成對現有生產、操作模式的轉型,尤其是將生產流程,事件,行為,內部同事以及外部伙伴這些要素都信息化,然后連接起來。這種轉變將幫助制造商制定更因地制宜的,符合市場需求的普適標準。
此外,產品用途,產品性能以及客戶需求、市場需求等信息也將會被更快速地收集、分析和傳遞。企業的信息化,不但能確保其合作伙伴的生產力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能保障其技術和知識有效地傳播。這對制造業的加工策略極其重要,同時這些措施的效果也能直接反映在生產力的基準變化上。
顧客導向將成為趨勢
了解客戶的需求,以現有的和潛在的需求為基礎進行創新,這樣的模式將開始重構制造業價值鏈。這種新的趨勢無疑能刺激制造商適應新的生產模式,比如大規模定制:一種能快速向企業或者個人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的生產模式。這種顧客為導向的轉變,再加上需求驅動的基礎物流網絡的增長,將使產品更貼近客戶,也能更迅速地追蹤客戶的需求。
“物聯網”是新的增長點
“物聯網”的興起將促使商品的定價依據從商品和服務本身轉變為商品的可用性。在2016年,制造商將開始聚焦于制定“可控結果”的設備和產品的定價模式。這種未來的定價模式,在以下幾個行業中最為常見,如:工業設備,發電,高壓交流電設備等。這種定價模式根據客戶需求收費,從而實現營收的穩定增長和壓縮成本。例如,工業設備制造商會根據產量、使用壽命、設備上線時間來定價,同時他們能監測到設備運行情況、對設備及部件的剩余壽命的做出動態預測,以確保設備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因為出現突發的故障而影響設備運行。
制造商需要對各個環節都如指掌
制造商對其各個庫存水平的了解程度,是確保庫存最大化利用的關鍵,這也是“物聯網”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包括了對庫存物資的最大化利用和即將入庫的物資的實時跟蹤。同樣重要的是制造商對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應變力”。“應變力”幫助企業從短期預測型生產轉型為需求導向型生產,從而降低風險。
應變力的核心組成是供應鏈風險管控和質量管理,在2016年,“應變力”的組成還應該加上3D打印。這是延遲策略創新的一種方式,能保證特定產品在最大的可利用范圍內滿足特定需求,從而增加了持有庫存的利用價值。
全行業的協作創新
過去,制造商高度依賴上游供應商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從2016年起,制造商將開始依靠上游供應商提供創新性的服務產品,也就是說,上游開始從提供人力服務變成了提供電子化服務系統,以幫助制造商集中客源,完善加工環節以及提高產品鏈的“應變力”。達到這些目標,需要對產業鏈中的單獨生產能力有更深入的戰略性理解,以及全面掌握其他合作企業和伙伴的能力。
在這個基礎上,制造商將把它們的供應鏈變成互相依賴的、協作創新的供應網。在戰略共同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創造共贏的局面。
資產保護將成為重中之重
根據Netnames的分析,年度造假率以15%在上升,對制造業總計造成1.8萬億美元的收入損失。與前些年不同,在2016年,保護知識產權和實體資產都變得至關重要,尤其是當制造商和他們的合作伙伴之間的信息化聯系變得越來越緊密的時候,面臨供應商對原理圖以及技術進步的剽竊風險時,制造商常常需要做出一些艱難的選擇。
許多的制造商選擇直接監控他們合作伙伴的生產結果,組成和物資訂單。與此同時,通過對已認證的產品進行全程跟蹤,從而實現快速定位假冒商品的生產源頭。在此之前,這些行為都沒有真正被付諸行動過。
2016年對制造業來說無疑是令人興奮的一年,充滿了機會和不確定性。同時,消費者對制造業市場的期待逼迫制造業快速了轉型的步伐。只有快速適應信息化浪潮的制造商,才能在競爭中生存下來。面對機遇和挑戰,制造業內的調整勢在必行。而所有基礎環節的信息化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引入信息化系統。在客戶聯系人、訂單跟蹤、合同、后勤、物流、庫存等基礎環節沒有實現系統化之前,上游、制造環節、產品追蹤都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引入CRM系統將會是中小企業步入信息化的一個有效嘗試。
來源:文/桉樹CRM(簡書作者)

提交
新大陸自動識別精彩亮相2024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
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
智能工控,存儲強基 | 海康威視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展會|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