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遠慧聯制造平臺——中國版工業IOT與大數據融合應用探路者
一、背景
國務院近期印發《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使得當下“工業4.0”,“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制造業”概念席卷國內制造業,相關產業從業者心潮澎拜,資本市場也是“未動先熱”。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德國、美國、日本等技術領先的制造業大國相比,國內制造業企業普遍存在著技術短板,在關鍵零組件研發、工業級系統軟件開發等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仍然有較大差距。此外,我國整體的經濟結構也與這些國家不同,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微企業數量大、占比高,信息化程度低,在大力發展先進制造的同時,如何保證這些企業成功觸“網”,是產業內相關從業者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因此科遠股份認為“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制造2025下一步該怎么走,“互聯網+制造業”如何推進,實際上均沒有確切的定論以及路線圖,摸索與探路將成為相關產業從業者短期內主要的工作內容。
二、平臺簡介
科遠股份作為國內領先的整體數字化企業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深耕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產業逾二十載,服務于流程工業與離散制造兩大行業,將“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綠色制造”作為戰略發展主軸,圍繞工業4.0進行戰略布局,通過自主創新結合技術引進掌握了多項業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如控制系統、實時數據庫、物聯網、云計算、電機驅動、運動控制、機器視覺、三維數字成像等一批核心技術能力,在企業經營決策層、控制層和設備執行層均有完善的產品鏈與解決方案。
針對于“中國制造2025”以及“互聯網+制造業”,科遠股份基于對行業發展的前瞻性判斷并結合公司的競爭優勢,率先推出了“慧連制造平臺”解決方案,方案核心為研發-制造-物流軟件平臺,以之作為本地和云端的軟件基礎,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云化和再造。方案包括三個部分,一是制程質量管理,二是遠端服務管理,三是預測維護。
制程質量管理:對生產全過程中所有的車間、流水線、作業區、機器設備實時監控;操作界面把各環節的表現指標和容忍度可視化,并對可能出現的波動提前預警。工作人員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整個流程是否順暢,及早對表現不正常生產環節進行糾正。
遠端服務管理:這一系統允許機器的制造者在遠端控制產品,幫助客戶解決在機器裝配、使用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工作人員可以在辦公室里,對在工廠其他角落的設備進行功能測試、參數設置、數據接入、錯誤排查、故障解除等工作。大幅縮減設備交割、安裝、售后維修的工作量。
預測維護:基于科遠的IOT產品,廠家可以通過裝在產品上的傳感器實時掌握其工作狀態,并對可能出現的檢修維護做準確預測,減少用戶停產檢修的次數。
慧聯制造平臺主要面向國內眾多的離散制造業企業,制造的形式包含了小批量多品種,大批量小品種,甚至是一些定制化,寄希望利用該平臺幫助制造企業在未來新產品投放市場的速度能夠加快,其次希望工廠的信息化應用成本能夠下降。
三、市場推廣
在市場推廣方面,科遠把內置IOT功能的硬件終端出售給設備制造商,硬件終端幫助客戶的機器設備實現自動化。之后,設備制造商把裝有科遠硬件終端的機器設備出售給生產工廠,生產工廠在使用裝有科遠硬件終端的機器在生產時,機器的實時生產數據源源不斷的通過工業物聯網上傳至科遠的慧聯制造平臺,如此,科遠的慧聯制造平臺就有了海量的生產大數據。不過,數據單單存起來是沒有意義的,它還必須被分析才能產生價值,之后慧聯制造平臺通過分析引擎對數據進行挖掘處理,能夠分析由數學模型產生的數據,形成監控管理統計界面,通過手機APP應用以及固定網址(給生產工廠客戶特定的賬號以便其登陸查看的方式)進行反向推送,客戶在手機上以及電腦上看到的管理數據就是客戶工廠里面那幾十臺乃至上百臺機器實時的生產管理數據,以及機器運行情況的監控診斷。這項信息化的服務早期半年內通過免費的方式進行推廣,以此降低這些制造業業主的首次信息化軟件嘗鮮的門檻,將原先需要花幾十萬到上百萬才能享受的服務現在實現零成本。之后通過半年的免費試用,讓制造業業主感受信息化服務給客戶工廠帶來的價值,之后進行定期收費,同時定制化的增值軟件服務再額外收費,由此實現盈利。
同時開放信息化管理界面給設備制造商,設備制造商可以通過管理界面查看他們生產的機器設備在現場的實時使用情況,做到預測性維護,過濾無效的售后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同時也可以幫助設備制造商對于其客戶的資信狀況進行有效地管控。就此,科遠慧聯制造平臺即形成了“科遠-設備制造商-生產工廠”三方的工業閉環生態系統。
四、商業模式
待某一離散制造行業的生產管理大數據形成之后,科遠將進行平臺化運營模式的進行運行,屆時可以通過兩種模式進行運營:
模式一:例如在數控領域,設想成立一個客戶服務中心,用戶使用了科遠的慧聯制造平臺服務,將超越傳統的服務概念,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設想通過科遠的慧聯制造平臺,結合科遠自身的工廠自動化管理軟件實時診斷客戶的機床狀態、操作過程,在擁有權限的情況下實時優化機床參數、解決故障。如果有疑難問題難以在線解決,客戶也只需要按下“故障”按鈕,機床故障將實時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傳到科遠慧聯制造平臺,后臺服務中心再自動將問題轉發到相應售后人員的手機上,無縫連接、隨時解決。一般的加工廠在接到一個訂單時,其客戶都會有一個樣品給工廠畫圖復制,更進一步,工廠不需要自己的設計人員編制零件加工程序,其只需要將此樣品發至科遠慧聯制造平臺,后臺服務中心有專業的服務團隊負責零件加工程序編制,將快速編制出適合某一數控系統的零件程序交付客戶使用。至此,制造工廠根本不需要聘用任何機床維護和零件程序編制技術人員,直接降低了客戶的人力和維護成本,所有一切皆通過科遠慧聯制造平臺完成,客戶只需按照會員月付費的模式即可享受前述所有的服務。這就是將傳統制造業模式提檔到網絡制造模式,實現制造業服務化。
模式二:科遠慧聯制造平臺卡位M端之后,將與設備制造商合作搭建C2M虛擬工廠柔性制造平臺,根據機器閑置產能情況,利用類似于物流行業“車-貨”匹配的原理,進行訂單匹配。例如針對包裝行業、離心機行業、注塑機行業、擠出機行業等行業,科遠聯合該行業的龍頭企業,基于科遠慧聯制造平臺,聯合其開發某個行業的供需互聯網平臺。如果能將這些龍頭企業的龐大客戶資源利用起來,通過某種措施使客戶愿意將這幾十萬臺機械設備接入科遠慧聯制造平臺,由此將形成一個遍布全國各地虛擬工廠。由于經濟環境欠佳,有理由可以相信將有一半的客戶工廠不能滿負荷運轉,至少較大比例的客戶處于虧損邊緣。試想,如果有一個網站,需求端類似于阿里巴巴的網站,遍布于全國的客戶需求只需要掛在我們網站上,通過網站分析需求端所處的地理位置,然后再通過科遠慧聯制造平臺尋找需求端最近的最閑置的加工廠為其配套,由于物流成本和時間成本(工廠空閑),相信雙方撮合的價格絕對是最低價格。簡單的看,這些客戶組成了一個個虛擬的加工廠,直到有一天,需求方相信通過此網站確實可以找到最便宜的加工成本,將會有源源不斷的訂單掛上網站,屆時話語權將會越來越大,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盈利:
(1)收取適當的訂單介紹費;
(2)客戶依賴于科遠網站的訂單,進而依賴科遠的自動化硬件終端,產品的銷量增加,實現盈利。
(3)客戶依賴科遠網站的訂單,但需求方和工廠都需要擔保,科遠收取雙方交易保證金,存量資金巨大,利息收入可觀。
此外,待慧聯制造平臺有了足夠的在線用戶與海量生產大數據之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知曉每家制造企業的生產情況,進而了解其經營狀況,由此可以作為企業信用等級評判標準,提供給相關征信系統,實現另一種盈利模式。
五、結語
目前,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說自己已經達到了工業4.0或者說已經是智慧工廠了。科遠股份認為高端裝備固然重要,但通過工業IOT達到制造現場資源優化配給,利用網絡高速實時傳輸生產設備數據到云端服務器中的,通過模型算法與分析引擎,用計算機決定生產路徑。可以有理由相信,有大數據了,利用計算機大數據分層技術加統計學數據分析技術,制造效率會提高,產品質量會提高生產成本會降低,其本質就是互聯網進工業,也就是生產資源在云端的整合。從前述的內容中可以看出,科遠推出的慧聯制造平臺已經具備了“工業4.0”的一些關鍵基礎,如制程質量管理已經具備了工廠內信息實時互聯等智慧工廠的基本要素,遠端服務管理、預測維修,都是基于IOT物聯網產生的價值鏈延伸。由此而實現的工業IOT與大數據的融合實施路徑無疑將成為中國版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戰略落地的摸索者與探路者。

提交
科遠EmpoworX工業互聯網平臺
管窺工業互聯背景下的智慧環衛建設
工業互聯,開啟“智慧水務”新時代
科遠 MES制造執行系統
科遠股份制造執行系統(MES) 邁向工業4.0時代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