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城市的“智慧”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智慧

城市的“智慧”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智慧

2013/11/19 14:43:06
      全球信息化發展分為三次浪潮,第一次是以信息處理為核心的個人計算機時代;第二次是以信息傳輸為核心的互聯網時代;第三次則就是現在的以信息獲取為核心的物聯網時代。

  信息技術一直都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領域。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的競爭中,中國的狀況既樂觀又令人擔憂。物聯網可以分為四層架構:應用層,系統層,模組層,以及元器件,這實際上就是產業鏈不同的組成部分。在它的最高端,也就是最靠近用戶的這一端,有很多知名的企業,比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我國通訊領域的三大巨頭。中國人能自己經營信息產業是非常值得自豪的。這些運營商使用的設施從哪里來呢?是從制造方購買的,我們中國也有幾個知名企業,比如華為、中興,他們的產品也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所以在系統層,我國也已經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到了模組層及元器件層就會發現,中國本土的領頭企業十分缺乏。元器件就相當于計算機的CPU,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卻一直被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企業所把持,所以缺乏關鍵技術的獨立自主產權是限制中國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核心技術有兩種來源,一是市場驅動,由市場中出現的問題產生出解決問題的創新方案;二是在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瞄準某些前沿科技,產生原創性的技術方案。中國之前的問題,一是只單純引進成熟的技術,當此技術過時后就不得不再去引進更新的技術,缺乏自我創新和技術的延續;二是只研究國外先進技術本身,卻不與國內的需求相結合,因此一些技術研究成果并不能在中國本土落地,轉化成產業。建設智慧城市一定不能再走這樣的路子,要把握契機進入核心技術領域,而現在,就是一個機遇。

  為什么這么說呢?1965年,世界出現大型計算機;1980年,出現蘋果電腦;1995年,形成互聯網與移動通訊網;基本上是以15年為一個周期,那么在2010年,正好是現在這個時代,一項新的技術(物聯網)很可能成形。所以把握這個重大契機,就有可能出現中國的英特爾,中國的IBM,中國的蘋果。

  物聯網英文是IOT(InternetofThing),是物物相連的網絡,因此物聯網可以簡單的描述為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以方便識別與管理。其發展目標就是無所不在的感知、通信、計算,及友善(無縫)的人機界面。物聯網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物聯網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涉及到計算機,涉及到人,涉及到各種各樣的物體,在不同的時間點進行互聯互通。物聯網也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概念,一開始的物聯網主要是指一些基礎設施的連通,現在認為,物聯網就是要任何物體,任何時間無所不在的互聯互通。那么物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向呢?應該是一個非常友善的,乃至于無縫的人機界面。

  自2009年8月時任國家總理溫家寶提出“感知中國”以來,物聯網在中國受到了全社會極大的關注,2010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什么叫戰略性新興產業,我的理解就是對國計民生有重大促進的產業,就是說這塊事情如果不做,就可能會對國家未來的競爭能力產生消極影響。其中就包括物聯網與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在物聯網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在一個無縫銜接、人機界面友好的狀態下,智慧城市才真正有可能實現。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物聯網應用的例子。從智能家居,智慧醫療與養老,智能電網到智能的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物流管理,物聯網在居民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說,在社會停車場的車位上安裝無線傳感器,車輛只要停在車位上,系統就能感知,并把信息通過專門的客服電話或手機客戶端傳遞給用戶,這樣,人們駕車出門前就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車位,甚至獲得預約服務。用戶泊車后,系統也可以根據停車時長精確收費。

  總之,物聯網時代會使社會生活及城市管理各方面都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射頻識別、無線傳感、行業應用軟件等等,都是物聯網不同層次的核心技術,需要我們了解、研發、掌握。

  城市“智慧”,說到底是人類智慧

  下面針對這些專業技術做一點簡單的介紹,首先是FRID即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這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

  FRID感知的信息很多,對所感知對象的信息進行采集,就離不開各種各樣的傳感器,需要傳感器把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計算機才能處理。如力敏傳感器、濕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氣體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磁敏傳感器、微波和超聲波傳感器等都可以運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采集的信息需要在網絡上傳輸,比如目前的3G移動通訊,未來還會進入到第四代移動通訊,傳輸數據會超過100兆,是目前3G的50倍,那時候你的手機就可以實時傳遞高清圖像;并且4G時代,還有可能集成任何模式的無線通訊,使得室內室外,各種各樣的通訊方式聯通,可以自由的從一個標準蔓延到另外一個標準,我們的生活將更加便利、高效。這一點中國目前的發展是很不錯的,中國的TD—LTE技術,已經被國際電聯確定為兩大候選國際標準之一,這是中國在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革命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移動通訊會導致人隨時隨地都能產生出很多的數據,帶寬越寬,數據量越大,這就需要一個網絡承載層,即光纖網絡。業界有這樣一個論斷:“有線的帶寬是無限的,無線的帶寬是有限的”,由于光在光導纖維的傳導損耗比電在電線傳導的損耗低得多,光纖被用作長距離的信息傳遞,有線的光纖網絡的帶寬幾乎是無限的。目前,各種新穎的光纖器件層出不窮,不僅在光通信和光傳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工業、電力、軍事、航空航天、生物醫學等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海量數據的梳理、判斷,大規模的集成計算,這就需要靠云計算,云計算將計算任務分布在大量計算機構成的資源池上,使各種應用系統能夠根據需要獲取計算力、存儲空間和各種軟件服務,這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就像煤氣、水電一樣,取用方便,費用低廉,這也是當前很熱的話題。

  物聯網技術總體說來就是感、傳、知、控四個核心模塊。感就是信息的感知,包括RFID,傳感器等信息采集技術;傳就是信息的速遞,包括光纖網絡技術等;知就是對各種信息的分析、處理、判斷,主要包括云計算技術;控就是實際應用的智能控制過程,包括前面提到的智能交通、智慧家居等。物聯網將令數以億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變為可能,從而才能真正實現“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需多方協作的龐大創新工程。目前國內仍正處于智慧城市的初級階段,沒有成熟的模式和可供借鑒的經驗,許多理論和實踐都需要進一步豐富完善。

  由政府推動的智慧城市計劃,有藍圖,但其內涵和目標仍十分模糊,大多處于探索和試驗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物聯網時代可能出現的隱私泄露、數據安全等問題。智能城市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從當前城市建設當中最緊迫的、關切到老百姓安全的一些問題著手。智能城市建設要有遠景、總體規劃和實施步驟,而且要結合當地的環境和條件來實施。城市的“智慧”歸根結底是人類的智慧,堅持把“以人為本”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開放創新的心態,整合協同的理念,系統化的原則發展物聯網技術,實現創新驅動,把人的智慧與物的智能充分融合,實現智慧化的社會管理,從而改變城市面貌,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自動化機床的故障排除技術淺析

安川焊接機器人編程

ABB機器人控制軟件RobotWare應用手冊SafeMove(英文)

ABB IRB7600 機器人維護信息

ABB IRC5P機器人培訓教材